•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与状况 > 传染科 > 霍乱

霍乱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霍乱弧菌感染(95%)
霍乱的病因主要分为3大方面:霍乱弧菌是病原菌,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水源传播是最重要的途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刷状缘存在霍乱肠毒素受体,发病是大量水和电解质自表面神经节苷脂不可逆地结合在一起。霍乱的病因:霍乱弧菌有两个生物型,即古典生物型和埃托生物型。1.传染源霍乱的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2.传播途径霍乱的两个生物型均可经水、食物、苍蝇以及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水源传播是最重要的途径。3.易感人群人们不分种族、性别和年龄,对霍乱普遍易感。
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人体食入霍乱弧菌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和食入弧菌的量,人体若能分泌正常的胃酸且不被稀释,则可杀灭一定数量的霍乱弧菌而不发病,若经过口服活菌苗,肠道存在特异性IgM,IgG和IgA抗体,亦能阻止弧菌黏附于肠壁而免于发病,但若曾进行胃大部分切除使胃酸分泌减少,或大量饮水,大量进食使胃酸稀释,抑或食入霍乱弧菌的量超过108~109,均能引起发病,霍乱弧菌经胃抵达肠道后通过鞭毛运动以及弧菌产生的蛋白酶作用,穿过肠黏膜上的黏液层,在Tcp A和霍乱弧菌血凝素(HA)的作用下,黏附于小肠上段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上,并不侵入肠黏膜下层,在小肠碱性环境中霍乱弧菌大量繁殖,并产生霍乱肠毒素,当肠毒素与肠黏膜接触后,其B亚单位能识别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的受体并与之结合,此受体为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继而具有酶活性的A亚单位进入肠黏膜细胞内,其中A亚单位能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中转移ADP(腺苷二磷酸)一核糖至靶蛋白鸟苷三磷酸酶中(GTP酶),并与之结合,从而使GTP酶活性受抑制,导致腺苷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持续活化,使腺苷三磷酸不断转变为环腺苷酸(cAMP),当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时,则刺激肠黏膜隐窝细胞过度分泌水,氯化物及碳酸盐,同时抑制肠绒毛细胞对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吸收,使水和氯化钠等在肠腔积累,因而引起严重水样腹泻。
霍乱肠毒素还能促使肠黏膜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增多,使腹泻水样便中含大量黏液,此外腹泻导致的失水,使胆汁分泌减少,因而腹泻粪便可成“米泔水”样,除肠毒素外,内毒素及霍乱弧菌产生溶血素,酶类及其他代谢产物,亦有一定的致病作用。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