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与状况 > 传染科 > 黑热病

灾后传染病预防

地震灾害发生后, 由于地震造成的环境生态破坏、水源与食品污染等极易引起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地震灾后尤其应特别注意虫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经土壤传播的疾病的预防。
预防措施:
肠道传染病预防 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应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免受污染。可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受潮霉变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剂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应该分开存放,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蚊蝇。不随地大小便,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有条件的可加放生石灰消毒,土层要夯实。要及时消除垃圾、污物、环境消毒、管理好粪便、垃圾。
虫媒传染病预防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黑热病等虫媒传染病,应采取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控制和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清扫卫生死角,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夜间睡觉挂蚊帐,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根据疫情监测动态,及时给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
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预防
(1)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和杀虫、灭蚊为主的环境整治活动,降低蚊、虫、鼠等传播媒介的密度;
(2)要管好家禽家畜,猪、狗、鸡应圈养,不让其粪便污染环境及水源,猪、鸡粪发酵后再施用,死禽死畜要消毒后深埋;
(3)管好粪便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病人的粪尿要经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处理;
(4)临时居所和救灾帐篷要搭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要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铺应距离地面2尺以上,不要睡地铺,减少人与鼠、蚊等媒介的接触机会。
接触土壤后传染的疾病的预防 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易造成人员外伤,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其他疾病的发生。因此,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
食源性疾病预防 灾区不能吃的食品: 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品不能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h以上的熟食等。
要正确加工储存食品: 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晒干;霉变较轻(发霉率低于30%)的粮食的处理:可采用风扇吹、清水或泥浆水飘浮等方法去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清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使霉变率降到4%左右再食用。
搞好饮水安全工作 选择合格的水源并加以保护。首选井水,水井应修井台、井栏、井盖,水井周围30m内禁止修建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打水应备有专用的取水桶;其次选没有污染的山泉、小溪和上游水,并划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倾倒污水垃圾等;最后,可根据情况选接自来水供水管线、打手压泵小口井等,集中式的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必须由专人管护。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饮用水要经过澄清、过滤、消毒等处理后方可饮用。

 

来源:寻医问药网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