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与状况 > 传染科 > 痢疾

痢疾临床表现

痢疾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伴全身中毒等症状。婴儿对感染反应不强,起病较缓,大便最初多呈消化不良样稀便,病程易迁延。3岁以上患儿起病急,以发热、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可发生惊厥、呕吐。志贺氏或福氏菌感染者病情较重,易出现中毒型痢疾,多见于3-7岁儿童。人工喂养儿体质较弱,易出现并发症。

菌痢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菌痢2类,其临床表现分述如下:

(1)急性菌痢按临床表现分为4型,即普通型、轻型、重型和中毒型。

①普通型:急性起病,体温达39℃ -40℃,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每日大便10-20次,初为稀便或呈水泻,继呈脓血便,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里急后重明显。如能及时治疗、可于数日内痊愈,自然病程1-2周,少数转为慢性。

②轻型:较普通型全身毒血症状和肠道症状表现轻,大便次数10之内,有稀水样便,无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不明显,易误诊为肠炎或结肠炎。少数转为慢性。

③重型:高热、呕吐、腹痛、里急后重明显,排脓血便,偶尔排出片状假膜,每日达30次以上,甚至大便失禁,严重者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症状,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患者。

④中毒型:此型多见于3-7岁儿童。起病急剧,体温迅速升至40℃ 0-41℃,伴有头痛、畏寒、惊厥或循环障碍等症状。本病常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胃肠症状也不严重,且多在出现惊厥后6-12小时才发生。中毒型多表现为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的休克型;以脑水肿与颅内压增加等脑部症状为主的脑型,以呼吸与循环衰竭同时存在为主的混合型。

a.休克型:早期患儿面色灰白,口周青紫,肢端发冷,指趾甲苍白,心率和呼吸增快。随病情发展,面色变灰,指趾甲、口唇发绀,皮肤发花,心率每分钟达160次以上,心音低钝,脉细弱,意识不清。晚期伴心力衰竭、休克肺、DIC(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b.脑型: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乳儿和学龄儿童相对少见。患儿初起意识清醒,突然出现惊厥、四肢抽动,两眼上翻。严重者反复出现。开始每次惊厥后意识尚清,以后逐渐萎靡、烦躁或嗜睡,直至昏迷。患儿面色灰白,且体温越高面色越灰,神经症状也越重。脑水肿、脑病可引起呼吸衰竭,则治疗较为困难。因此若见患儿面色发灰、心率相对较缓及反复惊厥,都是颅压增高的征兆,要积极处理,以防呼吸衰竭发生。

菌痢有脑水肿时,眼底改变并不明显,不能以此来判断有无脑水肿。

C.混和型:脑型和休克型表现同时存在,病情最严重,病死率高达90%以上。

(2}慢性菌痢 病程在2个月以上。由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因患儿体质弱、营养不良、佝偻病、[[寄生病程久者可出现消瘦、乏力、轻度贫血等现象虫]]、贫血等合并症所致,也可因耐药菌株引起。慢性痢疾也分为三型。

a.慢性迁延型 急性菌痢时轻时重、迁延不愈,长期腹泻可致营养不良、贫血、乏力等症状,此型最常见;

b.急性发作型 慢性痢疾隔段时间急性发作,但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

c.慢性隐匿型 有急性痢疾病史,无明显临床症状,大便培养可发现病原体,结肠镜检可发现肠道炎症和溃疡;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