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象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降低,血红蛋白降低尤甚,呈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象。MCV<80μm3,MCH<28pg,MCHC<32%。红细胞大小不均,以小的为主,中心淡染区扩大,可见嗜多色性或嗜硷性红细胞,偶见靶形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减少或正常。白细胞及血小板无明显改变。见图6-4。
(二)骨髓象
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各期幼红细胞体积小,胞浆少,边缘不整齐,核浆发育不平衡(浆幼核老),这种变化以中幼红细胞更为突出。粒系统和巨核系统无明显改变。骨髓可染铁减少,铁粒幼红细胞〈0.5-1%,细胞外铁消失,正常时可见40-60%幼红细胞含有铁颗粒,细胞外铁+-++。见图6-5。
(三)血生化
1.血清铁蛋白(SF)测定是一种灵敏而可靠的血清学诊断指标,在缺铁早期即可减少,SF<16-20μg/L(放免法),或<10μg/L(酶免法)。并发肝炎,肿瘤及其他感染时,SF可暂时升高。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缺铁时,FEP不能与铁结合生成血红素,未被利用的原卟啉在红细胞内聚积,是红细胞内缺铁的生化证据,如FEP>0.9μmol/L,表示合成蛋白减少。
3.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血清铁正常值为13.4~31.2μmol/L,(75~175μg/dl),VK<8.9μmol/L(50μg/dl)可考虑为缺铁贫血。总铁结合力的正常值为47.0~68.6μmol/L,(240~350μg/dl),缺铁性贫血时可>68.6 μmol/L,。1血清铁饱各度(TS)<15-16%。
(四)铁动力学检查:
血浆放射性铁半衰期(PID)<170分仲,血浆铁交换量(PIT)减少。红细胞铁利用率(RCB)>80%,7-10天。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