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与状况 > 妇科 > 卵巢癌

卵巢癌临床检验与其他检查

1.超声波检查 目前常用有B型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显示卵巢恶生肿瘤多为混合性或实性,由于肿瘤生长迅速,常伴有出血、坏死及变性,以致肿瘤内部界面复杂;超声显示肿瘤区别回声杂乱,边界多不规则。如包块为混合性,则包膜光环模糊,轮廓不清,间隔较厚,一般在3cm以上,间隔和囊壁上见结节样实性暗区突入囊腔;包块多固定,或伴有腹水。据文献报道,用超声鉴别肿瘤为良性或恶性,其符合率可达52%~80%。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报道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使良性、恶性肿癌的诊断准确率提高至90%以上。但超声检查仍有其局限性。对直径<1cm的实性肿瘤与局部恶变的小结节仍不能作出诊断;而且卵巢肿瘤种类繁多,不可能用超声检查对病理类型作出明确的诊断。

2.细胞学检查 恶性肿瘤的侵袭力强,即使肿瘤局限在卵巢,肿瘤细胞可能已侵犯肿瘤包膜或向包膜表面生长。又因肿瘤细胞相互之间粘着力低,容易脱落,因而若经阴道后穹窿吸取子宫直肠窝内积聚的液体,进行细胞学检查,常能发现脱落的肿瘤细胞。如抽吸未获液体,可注入生理盐水200ml,然后再抽吸,将吸出的腹水离心后检查,阳性率更高。在临床上,此法常用于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腹水的鉴别诊断与卵巢癌的后期随访。

近年来对疑为恶性肿瘤的盆腔包块,常采用细长针经阴道或腹壁穿刺,直接穿刺包块,抽吸包块组织行细胞学检查,以助诊断。确诊率可达90%以上。至于细针穿刺是否会导致肿瘤经针孔转移,一般认为此种可能性很小。有学者对术中及对离体卵巢囊肿行细胞观察,发现囊液不断经小孔漏出,因而提出对活动的囊性包块不宜行细针穿刺。也有人认为,细针穿刺后,如能在两周内手术和(或)化疗,并不增加恶性肿瘤的扩散危险。

3.电子计算计断层扫描摄(CT)检查 能测定病变的全部范围,有助于确定卵巢癌的期别及发现复发和转移癌灶。

4.淋巴造影 近年来应用淋巴道造影帮助确定卵巢癌的淋巴结受累情况。国外报道30%~50%卵巢癌病人有主动脉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有学者报道经腹探查为Ⅰ~Ⅱ期的卵巢癌病人中,12%淋巴造影显示主动脉和盆腔淋巴结受累。

5.免疫学诊断 ①甲胎蛋白(AFP):临床研究表明卵巢卵黄囊瘤病人血清AFP值持续升高。有学者通过对比瘤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证明,AFP存在于细胞浆颗粒和细胞外的透明小体中,后者可能就是细胞合成的AFP的堆积。手术切除肿瘤后,血清AFP值迅速下降,肿瘤复发时,在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病变前,AFP值即升高>20μg/ml。因此AFP是卵黄囊瘤诊断和治疗监护的重要指标。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病人血清中HCG-?亚单位可帮助诊断卵巢绒毛膜癌和伴有绒毛膜癌成分的生殖细胞肿瘤,并可精确反映癌细胞的数量,故也可作为观察抗癌治疗效果的指标。③肿瘤相关抗原(TAA):国外报道正发现人类卵巢癌存在肿瘤相关抗原,这是存在于肿瘤细胞膜上的一种表面膜蛋白,特别是源液性和粘液性囊腺癌中,而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均为阴性。

近年血清CA125(上皮性卵巢癌的单克隆抗体)、CA19-9(结肠、直肠癌的单克隆抗体)已被用于监测卵巢癌病人。卵巢癌病人血清CA125高达100U/ml以上(正常在35U/ml以下)者占71%,CA19-9高达100U/ml以上(正常在37U/ml以下)者占30%。因此目前认为此单克隆抗体有助于诊断及随诊卵巢癌病人。

6.腹腔镜检查 通过腹腔可直观盆腔内脏器,确定病变部位、性质等。因此可将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异位症、带蒂的子宫肌瘤、结核性腹膜炎等卵巢癌鉴别。也可吸取腹水行细胞学检查。若无腹水时,可通过腹腔镜灌注生理盐水,然后抽取腹水冲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通过腹腔镜亦可对盆腹腔包块或腹膜种植结节取样活检,以获得取可靠的组织学依据,但对卵巢囊性肿瘤不应活检,以免囊液渗漏腹腔。通过对横膈、肝、网膜及表面的直接观察,借以评价卵巢癌的扩散情况。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