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感染和免疫反应学说(20%):
虽然风湿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公认风湿热是由于甲族乙型链球菌咽部感染后,产生自身免疫性疾病,业已证实,人体组织和链球菌的某些结构有交叉抗原性,因此机体可错将链球菌误认为是“自体”,而不产生正常免疫反应将其清除;一旦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改变,链球菌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可产生相应抗体,目前已能检出多种自身抗体,如抗心肌抗体,抗M蛋白抗体,抗心瓣膜多糖抗体,抗神经元抗体等,该类抗体不仅与链球菌有关抗原发生反应,同时也可作用于自身心肌,心瓣膜,神经组织及结缔组织的有关抗原,造成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相应组织损伤,引起风湿热的发生,在风湿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免疫机制也起重要作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证实风湿热病灶以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风湿热患者血循环中有淋巴细胞反应增强以及一系列细胞免疫反应标记物激活,如白介素(IL-1,IL-2),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增高,白细胞移动抑制作用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和单核细胞毒性增高,T淋巴细胞对链球菌抗原反应加强,吞噬细胞产生自由基,外周血和心脏组织细胞中促凝血活性增高等,均表明细胞免疫在风湿热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病毒感染学说 (20%):
近年来有关学者对病毒感染学说较为关注,认为风湿热可能与柯萨奇B3,B4病毒感染有关。近年来有关学者对病毒感染学说较为关注,认为风湿热可能与柯萨奇B3,B4病毒感染有关,其根据是:
1、在部分风心病患者血清中柯萨奇B3,B4抗体滴定度明显升高。
2、风心病患者左房及心瓣膜上曾发现嗜心病毒。
3、当爪哇猴感染柯萨奇B4病毒后,可产生类似风心病的病理改变,但此学说尚未被普遍接受,且难以解释青霉素确实对预防风湿热复发有显著疗效,不少学者认为,病毒感染可能为链球菌感染创造条件,在风湿热发生过程中起诱因作用。
遗传因素 (20%):
最近发现风湿热患者中有遗传标记存在,应用一种含有称为883 B细胞同种抗原(allogeneicantigen)的血清,大约72%风湿热患者呈阳性反应。最近发现风湿热患者中有遗传标记存在,应用一种含有称为883 B细胞同种抗原(allogeneicantigen)的血清,大约72%风湿热患者呈阳性反应,针对B细胞同种抗原也已产生出单克隆抗体D8/17,急性风湿热患者80%~100%呈阳性,而对照组仅15%阳性,因此有可能采用单克隆抗体来筛选急性风湿热易感人群,通过免疫遗传学的研究,发现风湿热患者及其亲属中,其免疫系统的细胞上有特殊的抗原表达,多数报告伴同HLA-DR4频率增高,此外也有HLA-DQAl和DQB1某些位点出现频率增高,该研究的进展有可能在广大人群中发现风湿热和易患者,以进行针对性防治,多数学者认为,遗传因素可作为易患因素之一,但同一家庭中多个成员的发病,最可能原因还是与生活环境相同和易于互相感染有关。
免疫功能 (20%):
免疫功能状态的变化也可能参与风湿热的发生。免疫功能状态的变化也可能参与风湿热的发生,在风湿热和风湿活动时常有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升高;血中虽有白细胞增多,但其吞噬能力降低,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显示淋巴细胞向原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表明有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此外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本病病程中也很重要。
至于营养不良学说,微量元素与风湿热的关系(目前发现缺锌与风湿热及风心病的免疫病理学机制有密切关系),内分泌障碍等,还在继续探索中,总之,风湿热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它是链球菌咽部感染后和机体免疫状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来源:寻医问药网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