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与状况 > 消化内科 > 黄疸

难治性黄疸的论治

我们将临床治疗中难于消退或持续出现超过半年以上再或消退后反复的黄疸称之为难治性黄疸,属《金匮要略》“难治”、“不治”的黄疸范畴。笔者根据临床经验结合经典,认为治疗难治性黄疸首先要遵循清热利湿之法,但以下几点也应辨证分析,随证加减。
(1)热之极重用清热凉血解毒之品。黄疸难治者此湿从热化,热之极为毒,毒热耗伤气血,瘀热以成,难解难分。“急则治其标”,故临床见此证者,当重用清热凉血解毒之品,如犀角粉或浓缩的水牛角粉、赤芍等,使药直捣病灶,快速控制疾病的发展。著名肝病专家钱英教授的“截断逆挽法”和汪成柏的重用赤芍法正是在古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2)化痰活血、通络化痰贯穿始终。①久病及血,瘀血阻滞肝络,肝失疏泄,胆汁瘀滞,泛溢肌肤,发为黄疸,正所谓:“气血不利则发黄”。 ②若湿热内蕴日久,燥化伤阴,必灼伤津液,成瘀成痰。所以在临床治疗上要活血通络化痰,常用桃仁、土鳖虫、半夏、陈皮、川贝母等。
(3)温补脾肾之阳不可忽视。难治性黄疸多因病程日久,久病损及肝肾,肝肾之阴不足,阴阳同根,阴损及阳,脾肾阳虚也不容忽视,肾阳不足则可见面色黎黑。若脾肾阳虚,寒湿何能祛除,故在治疗久病之黄疸,当以温阳与祛湿同步方能缓慢奏效,切不可急功近利。故用制附子、干姜、白术、茯苓等温阳利湿以振奋阳气,化湿健脾。
(4)茵陈先煎功不可没。《伤寒论》提到:“……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仲景已明确指出茵陈蒿汤中应重用茵陈,且当先煎。① 方中茵陈六两远大于栀子和大黄的剂量,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的研究汉代1两等于15.625g, 茵陈蒿六两当为93.75g 。②清•徐灵胎在《伤寒论类方》中云:“先煮茵陈,……此秘法也”。《本草思辨录》曰:“茵陈发扬芳郁,……善解肌表之湿热,欲其驱邪由小便而去,必得多煮,以厚其力。” 其意义是去其轻扬外散之气,以厚其味,使其专于苦降,不达表而直入里,以利湿热从小便而出,则黄疸自去;另茵陈质轻而用量大,煎煮时多蓬松漂浮在药液之上,先煎可使其浸透令药力析出。 

 

来源:寻医问药网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