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专题 > 关爱矮小症儿童

2013医保结余率21.3% 有望为矮小症患者买单

8月10日,健康界从“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获悉,矮小症有望纳入医保。

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医疗保险研究室副主任董朝晖透露,2013年,中国基本医保基金的收入是8200亿元,支出6800亿元,结余率21.3%,“从这个方面来看,中国居民医保待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医保有希望为矮小症患者买单。”

董朝晖进一步指出,从社会角度来说,政府每年花费4~5万,连续十几年治疗矮小症患者,让一个生长素缺乏的儿童成为正常生活和工作的人,“这笔钱花得值,而且社会是可承担的。”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罗小平提供的数据,所有矮小症患者中,4~15岁需要治疗的患儿约有700万。然而,目前我国每年的就诊患者不到30万名,真正接受治疗的患者不到3万名。这意味着只有1%的患者去就诊,真正接受治疗的患者不到1‰。

目前,生长激素国产化后,治疗成本大幅度下降。中国全民医保制度初步建立,这也为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带来了希望。

“但由于全民医保制度的许多政策移植了职工医保政策,大病医保目录以恶性肿瘤和成人慢性病为主,忽视了一些儿童特殊疾病。”董朝晖表示。

不过,上述形势正在慢慢改变。董朝晖指出,许多儿童特殊疾病已经开始纳入决策者的决策重点。不少地区已经把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血友病等纳入大病保障,且报销待遇高于成人,也有部分地区开始把矮小症等纳入医保。

董朝晖表示,从医保方面来看,2013年医保基金结余率21.3%,这说明中国居民医保待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医保有希望为矮小症患者买单。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可以承担矮小症的治疗成本。

他透露,世界卫生组织算过一笔帐并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花费人均GDP的1~3倍购买一个健康生命是承担得起的。2013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4.25万,正好跟目前矮小症患者一年的治疗年费相当。

“这提示中国社会应该承担起这笔治疗费用。”董朝晖强调,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中国医保待遇设计要进一步向大病保倾斜。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