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的第六届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在2014年9月20~21日于北京召开。会场盛况空前,座无虚席,不少医生比肩伫立听课,逾500名医生参会,包括国内著名风湿界前辈如陈顺乐教授、施桂英教授、顾越英教授,以及近百位名风湿病学专家和学者,大会邀请来自荷兰、瑞典、比利时、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日本、国内和香港地区的著名风湿病及免疫学专家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演讲,讲者包括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的T Huizinga、R Thomas、Y Shoenfeld、K Yamamoto,《Rheumatology》主编J van Laar及Crafoord奖获得者D van der Heijde,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董晨教授等,内容丰富,涵盖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方面面,涉及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及方法,怎样正确使用DMARDs,生物制剂的进展及规范使用,NSAIDs、激素及其他治疗进展,类风湿关节炎遗传及易感因素,类风湿关节炎的分子及细胞机制,类风湿关节炎生物标志物及新型治疗方法,等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副主任及国内多位知名专家主持会议。本次大会仍采取同声传译的方式,提高会议的听课效果。还进行了2013~2014年度类风湿关节炎优秀论文颁奖,经过组委会的评议,孙晓麟、王聪华、戴生明、潘海峰、郑芳、赵金霞、杜燕、丁红梅、贾俊峰、朱俊卿等十位医生获奖。
以下简述会议的主要内容:
一、临床进展
荷兰的D van der Heijde从疾病活动性和影像学角度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的状态。加拿大的E Keystone教授讲解类风湿关节炎生物治疗的趋势。澳大利亚的R Thomas论述类风湿关节炎抗原特异性治疗的前景。英国的Jacob M van Laar首先界定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范畴,继而说明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预防、治疗及管理策略。荷兰的T Huizinga诠释复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香港的谭丽珊教授阐述类风湿关节炎中骨质疏松的最新认识。大会主席栗占国教授不仅阐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缓解所面临的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苏茵教授公布类风湿关节炎非干预治疗的数据。协和医院的张烜教授再议类风湿关节炎的目标治疗。
二、基础进展
K Yamamoto教授、曹雪涛院士、董晨教授及祁海教授等从免疫及遗传学角度诠释自身免疫反应与疾病的关系。荷兰T Huizinga的演讲主题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免疫学特征。以色列的Y Shoenfeld阐述自身免疫病的自身抗体、遗传及预测因素。瑞典的A Catrina详细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及关节外表现的疾病进程。上海的孟济明教授讲解EB病毒感染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起始作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的徐沪济教授论述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遗传学。清华大学的董晨教授阐明T细胞亚型和自身免疫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清华大学的祁海教授对ICOS和ICOSL在生发中心的形成和反应中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三、专家面对面
本次大会共进行三次专家面对面活动,探讨内容包括生物制剂与传统DMARDs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DMARDs的剂量、疗程、联合的是与非,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应用的问题与挑战。此环节尤其受到与会者喜爱,积极响应,讨论热烈,国内外学者在激烈的碰撞和探讨下大会落下帷幕。
总之,从优秀论文的评审角度,国内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水平更上一层楼,越来越多的文章在影响因子较高的杂志发表,从国际化角度,更多的学者与国际接轨,研究水平赶超国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次大会真正从新思维、新进展、新挑战的主题出发,是一场真正地专题性、国际性的知识饕餮盛宴。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