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多,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在旅游中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这对身心健康无疑是有益的,但旅游也应
讲究科学,否则,会得不偿失。由于许多传染病具有季节性、地方性等流行病学特点,所以,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传染病的预防。那么,在旅游中如何预防传染病呢?
一、了解旅游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
通过了解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旅游计划,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当旅游地发生某种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如非必须,应终止旅行。就季节性来说,冬春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水痘、流感和流行性腮腺炎等,而夏秋则易发生消化道传染病,如伤寒、痢疾和霍乱等。就地方性来说,在热带和亚热带,登革热、黄热病、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较多,而且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在性开放、经济又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性病、艾滋病流行较广;在水源缺乏、卫生状况又差的地方,消化道传染病较多;印度恒河三角洲历来是霍乱的疫源地,有霍乱的故乡之“美称”。
二、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
旅游者在出游前应根据上述传染病的流行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其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是注射疫苗。目前能够通过疫苗来预防的传染病有20多种,但究竟应注射何种疫苗应视情况而定,而且由于疫苗起效需一定时间,所以疫苗注射一般应在出游前一个月完成。例如,到热带或亚热带旅游,应注射乙脑疫苗、黄热病疫苗;到出血热疫区旅游,应注射出血热疫苗;冬春季节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高发区旅游,务必注射流脑菌苗;被动物咬伤或抓伤要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三、注意饮食卫生
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等传染病都是通过消化道传播。预防病从口入,应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少吃冷饮,不要轻易相信宾馆或饭店自制的瓶装水。吃水果应洗净削皮,在筵席上尽量少吃或不吃凉拌菜,不要食用变质的蔬菜瓜果。若饭店卫生状况不佳,最好不要就餐,可食用自带的面包、饼干或罐头,但罐头食品打开后要一次性食用,不宜存放。
四、防止昆虫叮咬
蚊子、跳蚤、虱子和蜱螨等吸血昆虫可传播多种疾病,包括疟疾、黄热病、登革热、乙型脑炎、斑疹伤寒、恙虫病和出血热等,因此,在旅游途中应避免昆虫的叮咬。尽量不要在野外宿营,如确实需要,应有帐篷,身上涂抹有芳香气味的驱虫剂,并穿长袖衣裤睡觉。在蚊子较多的地方,入住的房间应有纱门、纱窗,晚上睡觉应挂蚊帐或点蚊香。要特别注意检查卧具是否卫生,有无跳蚤、虱子,若卫生状况不好,应改换卫生条件好的宾馆入住。
五、洁身自爱
淋病、尖锐湿疣和梅毒等性病是由不洁的性行为所致,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也可由性生活传播。在一些旅游地,特别是不发达国家卖淫嫖娼的现象比较严重,旅游者应能经得起“美色”的诱惑,洁身自爱,以免受染各种性病。在我国,由于卖淫嫖娼现象也一时还难以完全控制,从保护当事者的健康利益出发,政府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已建议推广使用安全套。
六、常备口服药品
1.抗感染药 常用抗菌药有红霉素、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青霉素过敏者禁用)、氟哌酸、头孢克肟等,可从中选择1~2种备用;抗病毒药可备用病毒唑、阿昔洛韦或板兰根;抗疟药可备用氯喹、乙胺嘧啶和甲氟喹等,到疟疾疫区旅游者务必备用抗疟药。
2.解痉镇痛药:阿托品、普鲁本辛或颠茄片,用于胆绞痛、肾绞痛和胃肠痛的治疗。
3.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或布洛芬等,用于发热,头痛、四肢关节痛或牙痛的治疗。
4.止咳化痰药:咳必清、必嗽平。
5.其他:皮肤消毒剂(碘酒、酒精)、驱蚊药(清凉油或风油精等)、体温计。
七、特别提醒
到东南亚或非洲旅游者应特别注意接种乙脑、登革热、黄热病疫苗,甚至甲肝疫苗;备用抗疟药,甚至预防性用药,每周口服一次乙胺嘧啶25毫克,或氯喹150毫克,至旅行结束;切实做到洁身自爱,谨防性病、艾滋病染身。到俄罗斯远东地区旅游者应注意接种出血热、森林脑炎疫苗;冬天应接种麻疹、腮腺炎、流感疫苗和流脑菌苗,注意保暖,出门戴口罩,谨防呼吸道感染。身在异国他乡,一旦染上重病,自己又无力解决时,可拨打当地的报警电话,请求国际SOS救援。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