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专题 > 世界无烟日

解读青少年吸烟心理

《中小学生守则》规定 :学生不得吸烟。但中国目前的 3. 2亿烟民中 ,大多数人吸烟始于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吸烟在中国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9 9 6年的一次全国性调查表明 ,我国 1519岁的青少年中吸烟的人数有 9 00万人。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方晓义教授说 ,现在青 少年吸烟的人数是很可观的。方教授曾在北京的小学、中学进行过青少年吸烟的调查 ,发现吸烟的中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 20%,其中 ,初中男生吸烟的比例 为 34%,高中男生吸烟的比例为 45%。男生吸烟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女生 ,但女生吸烟人数的增长趋势却明显高于男生。 

方晓义 教授指出 ,吸烟的青少年在很多心理指标上都要低于不吸烟的同龄人 ,例如学习成绩差、抑郁焦虑的指数明显偏高等 ,并且吸烟的青少年更多地是参加一些由 同伴自发组织的小团体的非正规活动 ,而非学校组织的活动。国外的一些研究也发现 ,青少年吸烟还会导致其他一些社会问题 :打架斗殴、饮酒、过早的性行 为等。有研究人员对 10个吸烟的青少年与10个不吸烟的青少年进行过比较研究 ,结果发现 ,最后可能导致吸毒的比例是 9 :1。 

造成青少年吸烟的原因有很多。方晓义教授说 ,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从以下 4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同伴因素。青少年有一种很强烈的心理倾向 ,即要得 到同伴的认可 ,为此 ,他们通常会采取与同伴相一致的行为 ,所以 ,三五成群的中学生聚在一起 ,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烟的情形经常可以看到。方晓义教授 说 ,这种现象也称为同伴现象。每个同伴团体都有一个自己所谓的文化 ,即标志。有的是奇装异服、时尚的装扮 ,有的则是以吸烟为标志。如果要加入这一团 体 ,那么就要与这个团体的标志保持一致 ,否则个人将会承担较大的压力。 

其次是父母的吸烟行为。研究发现 ,如果父母在教育子女不能吸烟、吸烟有害的同时 ,自己却吸烟 ,言行的不一致更有可能导致孩子吸烟行为的发生。这其中 ,母亲的吸烟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产生的示范、诱导作用远远高于父亲。 

再一个是社会媒体的因素。现在广告、影视作品中都会出现吸烟的镜头 ,特别是影视作品中的人物 ,他们在思考问题、痛苦、解脱烦恼的时候 ,经常采用吸 烟的方式 ,这很容易诱导青少年去模仿 ,给他们不好的心理暗示。如果扮演角色的是一位明星 ,那么 ,青少年崇拜明星的倾向更会促使他们去吸烟。 

另外 ,青少年吸烟还与他们自身的个性特点有关系。方晓义教授说 ,具有冒险、寻求刺激个性的青少年 ,以及具有攻击倾向的青少年更容易吸烟。另外 , 在个人的认识上 ,青少年往往把自己当作一个成年人 ,他们会去模仿一些让自己看上去像成年人的举动。而成年人中一个标志性的行为就是吸烟。方教授指 出 ,青少年认为吸烟代表着长大、成人 ,这是个错误的观念。 

方教授认为 ,青少年吸烟的心理因素占很大的比例。针对这种情况 ,方教授制定了一套预防干预的方案。该方案中包括 7次活动 ,每次 45分钟。活动的内容涵盖三个方面 : 

首先是健康教育。告诉青少年 ,吸烟的危害有哪些。方晓义教授说 ,过去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总是强调吸烟的长期危害 ,但青少年觉得那些危害离自己还 很遥远 ,所以并不重视。因此 ,现在应该让他们体会到吸烟立刻能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例如咽痛、咳嗽、有痰等。另外还应告诉他们吸烟会对他们的心理 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第二是教给青少年抵制同伴压力的技巧。有些青少年并非出自个人的意愿而是迫于同伴的压力才吸烟的 ,因此要教会他们怎样抵制同伴的压力 ,做到既拒绝吸烟又能保持良好的关系。 

第三 ,改变青少年的认知。青少年对吸烟存在一种错误的认知 ,而行为又是由认知来指导的 ,因此就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吸烟观念。观念改变了 ,行为就会相应的改变。 

方晓义教授说 ,通过实验对比 ,接受过预防干预教育的青少年吸烟的比例下降了 7%左右 , 6个月后再次回访 ,这一比例又下降了 1%左右。而没有经过预防干预的青少年 ,他们吸烟的比例却增加了 4. 2%左右。干预的效果是明显的。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