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情况应推迟接种:接种其他减毒疫苗的间隔时间不到一个月,接种前出现咳嗽、发热以及红疹等过敏表现,以及处于急性疾病发作期,接种丙种球蛋白未满三个月
医学指导/广东省疾控中心免疫所副所长吴承刚
文/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梁宁
图/记者乔军伟
近期发生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事件,令疫苗安全问题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热点。在我国,每个孩子从出生起就要打13种免费供应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作为迄今为止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疫苗在保护孩子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时常让家长头痛:“宝宝刚刚拉完肚子,能否接种?”“宝宝早饭没吃好,能否打疫苗?”“半个月前打麻疹疫苗,能打流感疫苗吗?”“孩子近期使用了地塞米松,是否要推迟接种?”对于这些问题,本报特邀请预防接种专家一一解答。
专家提醒,如有下列情况,应推迟接种:接种其他减毒疫苗的间隔时间不到一个月,接种前出现咳嗽、发热以及红疹等过敏表现,以及处于急性疾病发作期,接种丙种球蛋白未满三个月。
注射前准备
穿宽松柔软衣服 别让宝宝玩得太累
专家建议,为保证孩子顺利接种疫苗,家长需要提前做五项准备:
1.留意孩子的健康状况,确保孩子接种前没有出现发烧、腹泻、过敏等疾病;2. 带上预防接种证,不要折叠和损坏,以便接种门诊打印或登记接种信息;3. 给宝宝换上柔软、宽松的衣服;4. 保证宝宝的饮食和正常休息,因为饥饿和过度疲劳时接种疫苗,容易发生“晕针”;5. 认真阅读告知单上的内容,咨询了解宝宝将要接种的是什么疫苗,能预防什么病,有哪些接种禁忌,接种后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专家强调,一定要如实告诉接种医生宝宝的健康状况。如宝宝患病史,有无食物和药物的过敏史,上次接种同种疫苗后的反应情况,宝宝及其家人的免疫系统是否有问题,近期是否使用过免疫球蛋白或输血,现在是否有发热或出疹、拉肚子等,以便医生判断是否给宝宝接种疫苗。家长应主动向接种医生索取当地接种单位或疾控机构的联系方式,万一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获得帮助和反馈信息。
有禁忌症存在时不应接种疫苗
究竟哪些情况属于接种禁忌症或者需要推迟接种?专家提醒,疫苗“禁忌症”指个体在某种状态下接种疫苗后会极大地增加发生严重异常反应的机会。它是以受种者的身体状态决定的,而不是疫苗本身。如果在有禁忌症的情况下接种,产生的不良反应将严重伤害受种者。当有禁忌症存在时,不应接种疫苗。
疫苗的“一般禁忌症”包括七类:1.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和发热者;2.过敏体质者。曾患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史等;3.既往接种后有严重异常反应者,如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性脑炎(或脑病)、非热性惊厥、过敏性紫癜等,以后不宜接种同种疫苗;4.各类免疫缺陷症人群、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代谢类药物等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均应避免接种各类减毒活疫苗;5.重症慢性疾患:已患有活动性肺结核、急慢性肾脏病变、心脏代偿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患,活动性风湿病、严重皮肤病等患者,接种疫苗后可能加重原有病情或使反应加重,应暂缓接种;6.部分神经系统疾患者如患有癫痫、癔病、脑炎后遗症、惊厥史等疾患者应慎种疫苗;7.最近曾进行被动免疫者。例如最近注射过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或其他被动免疫制剂者、接受输血等应推迟接种减毒活疫苗。此外,有些疫苗还有自身性质决定的“特殊禁忌症”,需要咨询医生。
专家意见
吃了抗生素不影响接种
大多数禁忌症是暂时的,过后仍可以补种疫苗。补种的时间应推迟到疾病好转后、使用免疫制剂后间隔一定时间后才可以接种,间隔时间取决于免疫制剂中抗体的浓度。家长最关心的也是最常见的“轻度发热”,是可以接种疫苗的,而抗生素治疗不影响疫苗接种效果。
对于家长担心的“用药和疫苗相冲突”问题,专家指出,有三类药物会令疫苗效果打折扣,或者令免疫反应过于强烈,从而产生严重后果。一是地塞米松、强的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炎症、过敏、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常用,最好停用半年再接种疫苗。二是长春新碱、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化疗类药物,治疗儿童白血病、儿童类风湿、炎症性肠病等常用,由于可抑制孩子的免疫反应,增加疫苗接种的风险,因此,用药期间不能接种,停药后应经过医生评估。三是使用丙种球蛋白等免疫增强剂,使用三月内不可打疫苗。打麻疹疫苗至少要两周后,才能使用这种药物。
注射后监控
注射疫苗后出现全身皮疹立即就医
在接种室,经常能看见大一点的孩子打完疫苗,才等了几分钟就被家长带走,以免耽误孩子上学。在黄花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孩子打百白破疫苗第二针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宝宝一到接种室就害怕得大哭不止,打完后想早点带孩子回家,“反正我们第一针没有异常反应,第二针打完就走也没问题吧?”
专家指出,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为安全起见,接种完不能马上离开,要在接种室休息观察30分钟,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时医务人员无法及时救助。在接种“百白破”等多剂次疫苗时,仍然要在注射室观察30分钟,因为每次接种的疫苗可能不同,就算同一种疫苗不同批次也有所不同,人体在不同时期的生理状况也不同,不能大意。
在回家途中及回家后,家长要细心照顾观察宝宝的身体情况,让宝宝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喝水,注意保暖。少数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等,但这种属于暂时现象,通常1~2天内便会自愈。如果皮肤红肿得厉害,或者发热令宝宝难受,采取对症治疗可完全恢复。如果宝宝出现一些严重的反应症状,如高烧、全身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并将反应情况告知预防接种单位。对于婴儿,接种当天洗澡要注意别让注射部位沾水。
打完麻疹疫苗发高烧需就医
在家长论坛上,麻疹疫苗被列为“需要高度警惕的疫苗”。有一些家长反映,孩子打完麻疹疫苗后会发烧。
专家指出,同所有药物一样,疫苗对人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异物,绝大多数健康人接种后不会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只有极少数因个体差异在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麻疹疫苗也是如此,少数人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
麻疹疫苗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情况下于2~3天内自行消失。接种疫苗后1~2周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一般持续1~2天后就能自行退烧。接种疫苗后6~12天内,少数孩子可能出现一过性皮疹,一般不超过两天可自行缓解。不过,极少数孩子会出现重度发热反应,个别孩子会出现过敏性皮疹,一般在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更严重的有过敏性休克,一般在注射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还有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专家建议,如果孩子接种后,出现发热在37.1℃~37.5℃时(腋温),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当发热超过37.5℃,或37.5℃以下并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对于注射部位红肿,如果红肿直径小于1.5厘米,属于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对于红肿直径1.5厘米至3厘米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对于红肿直径大于3厘米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将反应情况告知预防接种单位。
宝宝对明胶过敏不宜接种脊灰疫苗
需要注意的是,疫苗制作工艺也有可能令少数过敏体质孩子中招。如果孩子对包括明胶等辅料及硫酸卡那霉素过敏,不宜接种脊灰疫苗,对硫酸庆大霉素过敏,则不宜接种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在鸡胚中培养的,超过八个月大的孩子打疫苗前要先试吃鸡蛋,如果过敏则应推迟接种,如果平时注意回避过敏原的话,有些孩子随着年纪的增长,过敏的症状可以减轻、消失。
流感疫苗最好与常规疫苗隔半个月
如果流感疫苗和常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时间冲突,要咨询接种医生进行调整。
疫苗接种的原则是:减毒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可一起接种或间隔一个月再打,减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可在同一时间段内一起接种。流感疫苗有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三类。稳妥起见,医生通常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应和常规疫苗间隔至少半个月。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