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发布了对全美300多家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分析报告,并提示,因抗生素使用不当引起的抗生素相关腹泻不容忽视。《生命时报》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解读此报告,让您了解纵容抗生素,细菌会有多“疯狂”。
滥用引起严重腹泻
2013年,美国CDC曾给耐药细菌分出威胁等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又称艰难梭菌)被列入最高的“紧急”级别。仅在美国,艰难梭菌引发的严重腹泻每年就让至少25万人住院,其中1.4万人死亡。艰难梭菌是一种厌氧菌,适合在相对无氧的人体肠道内生存。普通人肠道内,艰难梭菌和其他菌群和谐共处。其他正常菌群相当于一个“屏障”,防止艰难梭菌过度繁殖,产生毒素,伤害肠道。但过度使用抗生素时,艰难梭菌会趁乱加快生长,打破“屏障”,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引发炎症和腹泻。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如果把可能导致艰难梭菌感染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减少30%,严重腹泻的病例可能下降26%。
1928年青霉素的问世,曾使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至少10岁。然而时至今日,抗生素似乎已“英雄迟暮”。这一方面是因为,抗生素对包括病毒在内的很多致病微生物“束手无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细菌耐药使抗生素“徒呼奈何”。现在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几乎无效,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老牌抗生素在临床的细菌耐药程度已达80%~90%。
出现小病易被滥用
在美国,最常用抗生素治疗的3种疾病是肺部感染(占22%)、尿路感染(占14%)及耐药性葡萄球菌引起的疑似感染(占17%)。在国内,被大家误用抗生素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小病”。
发热。它是许多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很多人认为发热即有“炎症”,使用被称为“消炎药”的抗生素,这是错误的做法。发热患者需要明确病因,只有细菌感染导致的发热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咳嗽。咳嗽只是种症状,不是疾病。除细菌感染外,过敏、空气污染、药物(如降压药卡托普利)副作用、咽部周围组织病变等都可能引起咳嗽。即使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咳嗽,也应根据医嘱选择相应的抗生素。2012年,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等机构研究发现,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对轻微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持续咳嗽,不仅效果不明显,还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感冒。感冒多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只对抗细菌感染。如果感冒没有合并细菌感染,用抗生素如同“狗拿耗子”,不仅没用,还易引起耐药和不良反应。
腹泻。病毒性腹泻擅自用抗生素,不仅无利于缓解病情,还可能扰乱胃肠道正常菌群,加重症状。此外,抗生素使用不当还可能引起前面提到的艰难梭菌感染,出现严重腹泻,得不偿失。
防耐药须建起“围墙”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发布的合理用药核心信息中指出,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则。这点在抗生素使用中尤其重要。我们可以建起这样几面“围墙”,堵住抗生素滥用:
反复评估,正面预防。报告中建议医生给患者抗生素治疗后48小时内,再重新评估一次,核查抗生素是否必要和使用合理。如果发现需要停用,应及时处理。
用够疗程,不乱加药,两面围堵。确实需要用抗生素时,应遵医嘱用够疗程,不提前停药,以免给病菌喘息的机会。如果效果不佳,应及时咨询医生,不要轻易加量或自行延长使用时间。
勤洗手,切断传播后路。报告建议患者应避免不必要的医院就诊,并提醒住院患者勤洗手,预防耐药菌的传播。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