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甜食本身不会引起糖尿病 环境因素干预防高血糖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世界大约有1.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年,将上升至3亿。在中国,约有4000万糖尿病患者,以每年100万的速度增长。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有不少家庭是“子(女)承父(母)业”,上一辈患有糖尿病,下一辈也“继承”了,而且渐呈年轻化趋势。糖尿病真的会遗传吗?如果会,该如何延缓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呢?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特地走访了内分泌科专家翁建平教授。
  翁建平教授:糖尿病与多个遗传基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目前认为糖尿病是一个多基因遗传病,即其发病与多个遗传基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国外报告,糖尿病患者亲属中,糖尿病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高4~10倍,国内调查要高17倍。换句话说,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后代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要高一些。但是,这并不说明糖尿病患者的后代一定会患糖尿病。糖尿病遗传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也就是说,仅仅是遗传了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不过,仅有遗传倾向这种先天因素,还不至于得糖尿病,还需要有后天因素,或者说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对防治糖尿病来说,更值得注意。
  糖尿病人越来越多,多因活动少导致
  现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迅速提高,但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知识并没有随之提高,生活方式不科学、不健康者大有人在。例如:大吃大喝,热量摄取过多;体力活动太少,“上楼坐电梯,出门就打的,整天看电视,少动多休息”,这能不胖吗?此外,生活节奏快,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这也会促使糖尿病的发生。可以说,人类已处于一个滋生肥胖和糖尿病的环境中。
  甜食本身不会引起糖尿病

  许多读者可能会认为,糖尿病是吃甜食过多引起的。对于这个问题,翁教授说,甜食本身不会引起糖尿病,但到了糖尿病已经“万事俱备”之时,大量甜食可能就是那个“东风”了,它会使已经疲惫不堪的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器官)像一匹累垮了的马一样不再工作,血糖一下就升到了可诊断为糖尿病的水平。翁教授告诉笔者,紧张、劳累、精神刺激、感染、外伤、手术、分娩和其他重大疾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药物等,这些都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催化剂”。当患者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时,在上述诱因作用下,就有可能演变成糖尿病。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控制人体的遗传基因,但可以对导致糖尿病的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发病率。”翁教授总结道。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