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从听说挑战“脉诊验孕”说起(转)

       2014年9月18日《中国中医药报》编者按:近日,一位西医新浪微博大V质疑“中医号脉可号出怀孕甚至男女”的帖子引来围观。该微博发出“公告”,挑战全国三甲医院副高及以上职称中医,欲用随机双盲法测试中医脉诊妊娠的可信度。此帖目前已被转发7000余次,评论4500余条。从网友的反应来看,对中医有一定了解的人,多认为这样的挑战毫无意义。我们这里刊发两篇80后临床医生在繁忙的诊疗之余,信笔写就的两篇文章,看看中医人是怎样看待“脉诊验孕”问题的。

 

从听说挑战“脉诊验孕”说起

刘钊 北京同仁堂王府井中医医院

       •与其动辄诋毁一门根本不了解的学问,不如努力发掘,为国人、为全世界人民,做一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实事。

       •在临床工作中,没有一种仪器可以代替医生直接接触病人,没有真正“多余”的检查。医生越多接触病人,发现的问题就可能越多。而在这些徒手检查上建立起的临床思维,才是医学的最大价值所在。

       •中医自古是反对但凭一脉而诊病的,最讲究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缺一不可。

    今天虽然是周六,却是我固定的门诊日,工作很忙,下班到家,才看见一个朋友@ 了我的微博,提醒我看一封“挑战书”。挑战书的内容是针对脉诊判断妊娠的,意在当众否定他眼中与骗子同类的中医脉诊对妊娠的判断能力。

    中国古代医生的伟大发明

    我不想去评价这样的“实验”设计是否科学,也不想去分辨在那样的环境之下诊脉者和被诊脉者能否不受诊疗以外的因素干扰,更没必要去攀扯民族大义。我只奇怪,中医真的如此不堪么?

    《周礼·天官》中明确记载了距今3000多年的周代就有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的医事分工,彰示了当时的医学发展水平。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记载的“疠迁所”,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风病隔离医院。

    战国时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人类最早运用汞剂治疗外科感染的情况,还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内痔结扎术。

    《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篇中最早记载了腹腔穿刺引流腹水的治疗方法。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全麻下外科手术。

    南北朝时期的《僧深集方》中记载的“五瘿丸”,由鹿的甲状腺制成,是世界上最早的用天然甲状腺激素治疗甲减合并甲状腺肿大的记载。

    隋朝的《诸病源候论》记载了肠吻合术。

    唐代的《外台秘要》记载了消渴病患者的尿液是甜味的,以及如何通过尿液诊断黄疸。

    唐代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

    还是唐代,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

    宋代,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

    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喉:颡叫子。

    元代《世医得效方》里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脊柱骨折悬吊复位法。

    最迟在明代隆庆年间,安徽太平县开始种人痘来预防天花。后来这一方法流传到欧洲,才有的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

    明代末年的《白猿经》描述了纯白结晶乌头碱的提取,比宋代《日华子诸家本草》中记载的乌头碱粗提物“射罔膏”更为详实具体,这是人类最早提取生物碱的记录。

    ……

    我只选录了一些西医同行们容易理解的事件,其实古代中国医生的伟大发明何止这些。

    中医思维和理论值得研究

    中医有个“五运六气”学说,其中有个名词叫“太乙天符年”。每六十甲子中,只有四年叫太乙天符年。中医认为,凡是这样的年份,气候剧烈变化,人间容易有瘟疫流行。刚刚过去的一个太乙天符年是2009年(己丑年),就是大家谈甲流色变的那一年。下两个太乙天符年是戊午年和己未年,是2038和2039年。没错,两个太乙天符年连在一起,那时候的景象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再往回数两个甲子,2038减去120,是1918,那么1918年到1919年这两个连续的太乙天符年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想西医同行们都很清楚,“西班牙流感”横扫全球,感染了10亿人,夺去了2千万到4千万人的性命,当时世界人口才17亿。

    明朝末年,姑苏洞庭山有个老先生,姓吴,字又可。那个时候也有疫病流行,吴老先生在行医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流行的疫病和传统讲的伤寒不同。在他写的《温疫论》的序言里,吴老先生开篇第一句话就断然否定了“六淫邪气”,也就是天气的冷热干湿这些物理因素导致温疫的可能性。他说:“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也就是说,引起温疫的原因,不是以前说的“风寒暑湿燥火”这些过度的天气变化,而是另外有一种独特的气。《温疫论》里还说:“此气之来,无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大约病遍于一方,延门阖户,众人相同。”老先生的意思就是说,这温疫,就跟过去的人要服的徭役一样,挨家挨户的,谁都躲不过,无论年龄性别,得病的人,症状都差不多,而且他认为这种异常的气,是从口鼻(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的。

    明朝末年,具体说是崇祯壬午年,也就是公元1642年。我们想想,荷兰人列文虎克改进显微镜是1673年,之后又过了100年,西方人才开始用显微镜逐步探究微观世界。但是,中医在没有显微镜的时候,就坚定地确信一定有这样一种特殊的东西存在,当时吴老先生给起了个名字叫“杂气”,现在,被改叫做“病原微生物”。

    ……

    所以,中医就该是一些人眼中的骗子么?中药,就都百害而无一益么?毒中之毒砒霜制剂,中医用来“以毒制毒”,已经成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福音,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当中药被指责有毒的时候,德国人从桃金娘科植物的叶子里提取了桃金娘油,卖到中国来,各大医院的呼吸科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医生大概正使用得不亦乐乎吧。

    所以,与其动辄诋毁一门根本不了解的学问,不如努力发掘,为国人、为全世界人民,做一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实事。

    中医脉诊真的不荒诞

    房颤的病人有“脉短绌”,伤寒的病人有相对缓脉,为什么西医摸摸桡动脉的搏动就如此科学,中医研究桡动脉搏动状态就成了骗子呢?

    在没法查HCG,没有B超的时候,在对男女之事讳莫如深的封建社会,中国的医生如何判断早期妊娠?难道他们的经验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么?

    现代医学同样有让外行人看不懂却叹为观止的徒手检查法。

    在没有超声引导的时代,心包穿刺是靠叩的;在没有超声心动的时代,心脏瓣膜病变是靠听的;在没有CT、MRI的时代,神经内科的定位诊断是要靠叩诊锤的……

    你可以嘲笑如今的中医脉诊名实不副,然而,在今天这样一个仪器诊断横行的时代,那些著作等身的高级职称西医工作者,他们的物诊技术还可以达到张孝骞、邓家栋等前辈大家的水平么?

    如果认为听诊器不如B超、CT,叩诊锤不如核磁共振,瑞氏染色不如流式细胞仪,为什么不把这些检查方法取消呢?因为在临床工作中,没有一种仪器可以代替医生直接接触病人,没有真正“多余”的检查。医生越多接触病人,发现的问题就可能越多。而在这些徒手检查上建立起的临床思维,才是医学的最大价值所在。

    自己不会的东西,就认定别人也不可能会;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就认定别人是在骗你……这样的思维定式,难道就是某些人致力普及的科学观念么?

    科学应该是开放公允的,人性应该是谦和友善的。

    中医是来自实践的学问,中医工作者是为大众健康谋福祉的。中医的队伍中确实有骗子,有太多骗子,和其他各个行业一样。在分不清庄稼和杂草的时候,不该盲目把所有的幼苗铲掉;在分不清中医和骗子的时候,可以先闭上轻慢和诋毁的嘴。

    西医是医生,中医也是医生,疾病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为什么不可以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分享学术进步,为病家谋福祉呢?

    补充一个小常识,中医自古是反对但凭一脉而诊病的,最讲究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缺一不可。《黄帝内经》中分别用神、圣、工、巧四个字来评价望、闻、问、切四诊,便可见先贤对于脉诊的客观态度。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