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血液凝结是血液中很多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些物质叫作凝血因子。如果一种凝血因子数量缺乏就可能发生出血时间延长现象。血友病患者的凝血因子比正常人要少,因此血管破裂后血液不容易凝结,导致出血难止。 按照患者所缺乏的凝血因子类型,可将血友病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三种。甲型血友病患者血浆中缺乏第Ⅷ因子,乙型血友病患者血浆中缺乏第Ⅸ因子,丙型血友病患者血浆中缺乏第Ⅺ因子。
一、遗传性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
遗传性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一般是指具有家族史,自婴幼儿起就有出血症状,常是单一凝血因子缺泛。其中以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为多见。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甲)、血友病B(乙)和因子XI缺乏症(曾称血友病丙)。血友病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最为常见。其中又以血友病甲最为多见,约占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85%。一般认为血友病A、B和因子XI缺乏症的发病率之比是16:3:1。其中血友病甲的患病率,在欧美国家约为5-10/10万,在国内一些地区统计约为(2.3-3.43)/10万
在血友病A判断女性为携带者很重要,一般判断女性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方法有三种:
(1)肯定携带者:<1>血友病A患者的女儿;<2>生育二个以上血友病患者的母亲;<3>生育一个血友病患者的母亲,其家系中常有一个以上的血友病甲患者。
(2)可能携带者:<1>某女性的母系成员中有血友病甲患者,而她自己所生的儿子中无血友病患者,或未生儿子;<2>血友病患者的姊妹和他们所生的女儿(即患者的外甥女);<3>血友病甲患者的姨母和她们的女儿(即患者的姨表姐妹)。
(3)血友病A患者中,有近1/3为散发病例,其母亲系中无他人患者血友病A,但可检测家系的基因情况,可发现携带者。
血友病A是收由于患者血浆中缺乏凝血因子Ⅷ:C。因子Ⅷ:C是内源性血系统中激发因子Ⅸ的辅因子。当Ⅷ:C缺乏时,不能与Ⅸa/钙离子及磷脂组成复合物,以致凝血活酶形成发生障碍,凝血酶原不能转变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也不能转变纤维蛋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而出血。
新近发现有因子Ⅴ(FⅤ)和因子Ⅷ联合缺乏的家系达100多个,在南欧和中东居多。并得知40年首次报道的FⅤ、FⅧ水平仅10%-15%的一家系,是由于ERIG-53蛋白的变异以致功能完全丧失。患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本病出血早可在出生后即时发生,迟可至成年后才发病。以皮肤、黏膜和肌肉出血为最常见,关节腔出血次之,内脏出血少见,但发生后较为严重。
(1)皮肤、黏膜出血:皮肤、黏膜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其发生率在90%左右。多为轻度创伤后,出现持续不易制止的渗血。拨牙后出血较为常见,可为拨牙后立即出血,并可以延长至3-7天以上。有人认为,一个未经预防性治疗的患者,如拨牙后没有发生持续出血现象,则血友病的可能性不大。
(2)肌肉出血:肌肉发生出血,则可形成血肿,为血友病的特有症状之一。肌肉出血以下肢、前臂及臀部出血为多见。多与创伤或活动过久有关。深部肌肉出血多形成血肿,局部肿痛、活动受限制。且血肿周围可形成假包膜,甚至成为血友病性假囊肿,进而造成邻近组织的病理变化,局部血循环障碍和Volkmann孪缩(手或足的肌肉陈旧性血肿)等。
(3)关节腔出血:是本病的突出症状之一。负重关节最为多见,其中膝关节出血最早见,其次为踝、肘、髋关节 等。常发生在行走过久,运动、扭伤或创伤后。主要系是关节内滑膜血管出血。关节出血可分为三期:<1>急性关节炎期:关节腔内及关节周围组织出血 ,引起急性无菌性炎症,致关节局部肿胀、疼痛、发热、发红,影响关节功能。若及时治疗,积血吸收,可不留后遗症。<2>慢性关节炎期:若关节反复出血或积血吸收不完全,局部白细胞释放的酶及血液中其它成分刺激关节组织,滑膜增厚,以致关节持续肿胀及功能障碍。慢性关节炎的发生取决于血友病甲的严重程度。有资料表明,在FⅧ水平>20%者,不论有无关节出血史,一般均不会发生血友病性关节炎,而FⅧ:c水平在6%-20%者,则有近1/3的患者发生慢性关节炎。其发生机制及不可逆性滑膜增生的机制不清楚。血友病性关节病晚期可呈变性关节病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样改变。关节肿胀畸形,呈球形状突出,是由软骨破坏、关节骨性增生所致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纤维化骨质增生所致关节强直现象常见,而关节出血少见。<3>后期关节纤维化,强直、畸形,骨质破坏,肌肉萎缩,关节功能障碍。可引起膝屈曲、外翻、腓骨呈半脱位状,出现血友病特征性步伐。
(4)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有呕血或黑便、黑粪,常与存在原发性病灶(如溃疡等)有关。呼吸道出血为咯血,且可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并存。舌下血肿若向颈部发展可致呼吸困难。颅内出血是血友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一组10年观察2500例血友病A患者,71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病死率为34%。存活者均遗留有精神呆滞、强制性紊乱或运动障碍。
(5)血友病性囊肿和假瘤:血友病A患者大量肌肉出血可形成单一的肌肉囊肿。骨膜下出血则形成血友病性假瘤。血友病假瘤有两种类型:<1>成人型,多见于盆骨或股骨近端;<2>幼儿型,多发生于肘、膝、骨关节远端,预后较成人型为佳。
对肌肉囊肿和假瘤均强调早期应采取保守治疗,包括补充因子Ⅷ和限制活动治疗。若病情持续发展,则可在充分准备情况下,行外科治疗以免发生破裂、窦道形成、神经血管的破坏和邻近部位骨折。禁止行抽液性穿刺。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