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耳鼻喉科

蒂在下法咽后壁组织瓣修复术

适应证

蒂在下法咽后壁组织瓣修复术适用于:

1.软腭过短,腭咽闭合不全者。

2.先天性软腭短小,悬雍垂缺失。

3.软腭愈合后形成较多的瘢痕组织,或软腭瘫痪,不能作正常功能活动时。

4.软腭裂孔无法用其他方法关闭时。

手术效果

1.瓣的设计

在咽后壁平软腭平面向下设计一5cm×2cm蒂在下方的黏膜肌瓣(图10.10.10.2-4)。

2.瓣的切取

方法同蒂在上的咽后壁瓣的切取(图10.10.10.2-5)。

3.瓣的转移

在软腭裂隙两侧口腔黏膜上各作一长约2cm,宽约1cm的舌形瓣,将其翻转向鼻腔侧,组织面向口腔,并在中线缝合,然后将咽后壁瓣转移覆盖在舌形瓣的组织面上,作瓦合式缝合。另外,也可不在软腭上翻舌形瓣,而将咽后壁瓣直接与软腭裂隙口腔侧创缘缝合(图10.10.10.2-6,10.10.10.2-7)。

4.其他手术步骤与腭裂两大瓣法相同。

麻醉方法

为了手术操作的方便,应该选择从口腔作气管内插管全麻。其他见“三瓣手术”。

 

采用气管内插管乙醚或安氟醚麻醉,最好为鼻腔插管,或插管给氧,静脉复合麻醉。麻醉不宜过深,应使麻醉全过程中能保持咳嗽反射。硬软腭局部均可注射0.25%~0.5%普鲁卡因少量,以加强麻醉效果,减少局部出血。垫肩,保持头后仰位,插管上连接的麻醉管偏向一侧,麻醉师居于侧方,有利于术者操作。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咽后壁瓣的宽度与手术效果有直接关系,如太狭小就不能得到完善的“腭咽闭合”;如太宽则可造成鼻咽腔狭窄或闭塞,引起呼吸困难或无鼻音的发音等缺点。因此,瓣的宽度在术中设计时应引起重视。一般儿童瓣的宽度为1.5cm,成人约为2cm。

2.咽后壁瓣蒂的位置与发音有关,在术中设计时,对蒂上法的咽后壁的蒂应在第一颈椎或软腭平面,这样瓣收缩时上提软腭,腭咽闭合部位与腭帆提肌收缩在同一水平,使发音效果较好。

3.咽侧壁的深层有颈内动脉等大血管通过,在关闭咽后壁伤口做潜行分离时,不要涉及咽侧壁,以免损伤大血管。

术后处理

蒂在下法咽后壁组织瓣修复术术后全身注射抗生素、鼻腔滴注呋喃西林麻黄麻黄素合剂以控制感染,其他无特殊处理。缝线可不必拆除,任其自行脱落。

 

感染后可导致咽后壁瓣坏死脱落。

临床上有时可见咽后壁瓣萎缩变细,偶有不适及异物感。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