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耳鼻喉科

垂耳整形术

适应证

杯状耳整形术适用于:

1.杯状耳畸形影响容貌及佩戴眼镜,皆应手术整形。耳廓遮盖外耳道口者,尤宜及早手术,以免影响听力。

2.6岁后即可手术,可一次完成双侧手术。

3.伴有严重颌面部畸形者,应设计整体治疗方案。

手术效果

手术的原则为:升高耳轮脚位置,展开卷曲耳廓、增加耳轮、耳舟长度,形成对耳轮。具体手术方法有以下4种:

1.耳轮软骨放射状切开直立法

(1)在耳廓后面距耳轮缘1cm做一平行于耳轮的皮肤切口(图9.1.1.2-4)。

(2)沿切口皮下组织向耳轮缘进行分离,使卷曲耳轮处皮肤做套状脱离,暴露耳轮软骨。

(3)将卷曲的耳轮软骨做放射状切开(图9.1.1.2-5)。

(4)于耳甲处切取弧形软骨一片,并固定于耳轮花瓣状软骨边缘(图9.1.1.2-6,9.1.1.2-7)。

(5)复位脱套的耳轮皮瓣,缝合皮肤切口。

2.软骨瓣旋转法

(1)在耳廓后面距耳轮缘1cm做一平行于耳轮的皮肤切口。

(2)沿切口皮下组织向耳轮缘进行分离,使卷曲耳轮处皮肤做套状脱离,暴露耳轮软骨。

(3)暴露卷曲变形之耳轮软骨,并于该处做一蒂在前上部的软骨瓣(图9.1.1.2-8,9.1.1.2-9)。

(4)将软骨瓣掀起,缝合于相当于耳舟处的软骨后方(图9.1.1.2-10)。

(5)复位脱套的耳轮皮肤,缝合耳后切口,耳舟处用小纱布卷缝合固定(图9.1.1.2-11)。

3.耳轮延长法

(1)将卷曲的耳轮上部全层切开,展开后形成楔形缺损(图9.1.1.2-12,9.1.1.2-13)。

(2)于耳廓后面及乳突区掀起一舌状皮瓣(图9.1.1.2-14,9.1.1.2-15)。

(3)将耳甲腔处软骨切除一片,并植入缺损的耳轮软骨部,再将已做好的皮瓣覆盖缝合,修复耳廓缺损(图9.1.1.2-16)。

(4)耳后区供瓣后创面,可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图9.1.1.2-17,9.1.1.2-18)。

4.耳轮脚“V-Y”推进法

(1)耳轮脚部设计“V”形切口(图9.1.1.2-19),并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耳轮软骨,将松动的耳轮脚部分向上推进(图9.1.1.2-20)。

(2)将“V”形切口做“Y”型缝合,可使耳轮周径延长(图9.1.1.2-21)。

麻醉方法

首选局麻,必要时加基础麻醉。对怯懦病人可用插管全麻加局部浸润麻醉。平卧头侧位,铺巾时应将两侧耳廓同时暴露,以便观察双耳的对称性。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皮肤切口  术后瘢痕要求尽可能隐蔽,避免过多的组织损伤,手术刀必须锐利。

2.切口  尽量与生理性皱襞皮纹一致。

3.美容整形手术做皮肤切开时,应将刀刃稍斜向内侧,以使创缘平整、瘢痕小。

4.剥离时层次要正确,注意保护神经血管。剥离一般多采用锐剥离法。

5.止血  彻底止血既可保证视野清楚,又能减少感染和瘢痕形成,利于病人的康复。

6.缝合  选用最优的缝合方法和组织反应小而细的缝合线,以使缝合伤口后的瘢痕尽可能的细、短和隐蔽,常用的几种缝合法:①间断缝合:可以边缝边注意调节创缘两侧进针的深浅,当创缘一边厚一边薄时,应在厚侧缘浅进针,薄侧缘深进针,打结后则平整;②褥式缝合:可缝挂较多的组织,使深部组织密合,不出现死腔;③角的缝合:将三角形皮瓣尖端与对端三角形缺口两者的皮下组织并穿缝合在一起,可促进伤口愈合。

7.Z形缝合术既是一种带蒂皮瓣转移、能增大组织长度的一种方法,又可防止瘢痕挛缩,广泛应用于耳廓及鼻唇部手术,效果良好。

8.包扎与固定要保持伤口及其周围皮肤清洁,是美容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9.耳部植皮区敷料包扎应在2周以上,缝合时要特别注意耳后沟上、下2针,此处皮瓣一定要绷紧,形成明显的耳后沟,包扎时敷料要贴紧,以维持耳廓的形态和高度。

术后处理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