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耳鼻喉科

婴儿慢性中耳炎鼓窦切开术

适应证

婴儿慢性中耳炎鼓窦切开术适用于:

1.2岁以内婴幼儿患急性化脓性中耳鼓窦炎,经抗生素治疗,已有鼓膜穿孔或鼓膜切开后,耳仍流脓不止,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或脑膜刺激症状。

2.婴幼儿急性化脓性中耳鼓窦炎出现耳后肿胀或耳后骨膜下脓肿、瘘管或面瘫等并发症者。

手术效果

1.切口

婴幼儿乳突尖尚未发育,茎乳孔位置表浅(图9.2.2.3-1A),因此耳后切口与成人有所不同,切口下端应止于相当于外耳道口下缘水平线上,并稍向后移,距耳廓下端附着处约1.0~1.5cm(图9.2.2.3-1B),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骨膜。如有骨膜下脓肿、瘘管,应逐层切开。

2.分离骨膜,暴露骨皮质

切口以电凝或结扎止血后,用骨衣剥离器于切口向前、后分离乳突部骨膜,前至骨性外耳道后缘,上至颞线骨嵴下缘,暴露外耳道后上棘、筛区及外耳道上三角(图9.2.2.3-2)。此时常见筛区骨面充血、渗血、膨隆,或形成瘘管,有脓液溢出。

3.进入鼓窦

采用刮匙或电钻于颞线下、外耳道上棘后上方筛区处,即外耳道上三角区刮(磨)开骨质层,如有骨炎、骨质疏松,很容易刮开进入鼓窦,婴幼儿鼓窦常比成人浅,约距骨面2~4mm,骨壁很薄。如骨面有瘘管形成,可用探针探入腔内,用刮匙或咬骨钳、电钻、骨凿去除瘘管周围骨皮质(图9.2.2.3-3)。

4.清除病变组织

用刮匙轻轻刮除鼓窦及鼓窦入口肉芽,小心刮除疏松、易出血的骨炎骨质(图9.2.2.3-4),至显露质硬、不易出血的骨面为止,吸除脓液及骨屑,用温生理盐水冲洗术腔。

如鼓窦入口过于狭小,妨碍鼓室引流,必要时用小号刮匙伸至鼓窦入口,向前上外方,轻轻刮削以扩大鼓窦入口,但要特别小心,勿伸入上鼓室,以免砧骨损伤、脱位。

5.放置引流,缝合切口

鼓窦内松松填入碘仿纱条或引流管,一端置于鼓窦入口处,另一端留于切口处,以利引流,缝合切口上、中部(图9.2.2.3-5)。外耳道内填入碘仿纱条,以防术后狭窄。外敷消毒纱布,绷带包扎。

麻醉方法

麻醉:可采用基础麻醉,辅以局麻,亦可气管插管全麻。

 

体位:平卧,头偏向对侧,术耳向上,肩部垫小枕,注意体位使保持呼吸道通畅。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2岁以内婴幼儿乳突尖未发育,茎乳孔位置表浅,耳后切口的下端不能切至耳廓下端附着后的软组织中,以免损伤面神经。

2.新生儿即有发育的鼓窦,而乳突气房要2岁后逐渐发育,因此,要明确及认清鼓窦的定位标志,记住外耳道上棘靠后稍上方的筛区及外耳道上三角,如手术进入过后、过下或过上,可损伤乙状窦、面神经及颅中窝硬脑膜。

3.清除病变时操作要轻巧、仔细,打开鼓窦及清除病变组织一般应用刮匙就可完成,使用较大号的刮匙比较安全。注意既要清除病变组织及骨质,又不能损伤周围的重要结构。

术后处理

1.平卧或侧卧位。全麻者按全麻术后常规处理。

2.观察有无眩晕、恶心、呕吐、面瘫、眼震、头痛、发热、局部出血等症象。

3.根据手术时从乳突所取分泌物培养情况,用足量敏感抗生素5~10d。

4.术后每日在无菌操作下更换耳外部敷料,根据渗出液情况,3~5d抽出耳道碘仿纱条,抽出外耳道纱条后注意观察鼓膜充血肿胀是否消退,分泌物是否减少或消夫,以决定耳后是否保持引流。

5.术后5~7d拆除切口缝线。

6.术后10d左右逐渐取出乳突敷料,鼓膜恢复正常后应行咽鼓管吹张,保持管的通畅。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