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耳鼻喉科

耳源性脑脓肿手术

适应证

耳源性脑脓肿手术适用于:

1.已确诊耳源性脑脓肿,或病情危重、有脑疝危象者,宜先处理脑脓肿,由神经外科紧急钻颅穿刺引流,待病情稳定后再行乳突根治。

2.临床上拟诊耳源性脑脓肿,病人病情不甚危重,可先行乳突根治术,根据乳突术腔有无骨板破坏及硬脑膜病变情况,再决定由何进路行诊断性脓肿穿刺术。若发现鼓室、鼓窦及乳突盖骨板破坏,硬脑膜膨隆,张力大,脑膜增厚、附脓苔、肉芽增生或瘘管形成者,宜自乳突术腔行诊断性穿刺,穿刺确诊后行脓肿切开引流术。若骨板完整、硬脑膜无病变,宜行钻颅穿刺术。

3.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病人,合并耳源性脑膜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经抗炎治疗及手术清除乳突气房、乙状窦周围病变后,仍有剧烈头痛、呕吐、神智改变、脉缓、视盘水肿等征象者,应行诊断性脑脓肿穿刺术。

4.耳源性脑脓肿已自乳突腔行脓肿穿刺术或脓肿切开引流术,因脓肿深在,引流不畅,致脓肿复发,或系多房性脓肿,应开颅行脓肿摘除术。

5.脑脓肿确诊后,对手术时机选择有所争论。一些学者主张,手术时机以脓肿囊膜已形成、周围脑水肿减轻、视盘水肿趋于稳定、脑脊液中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时最为适宜,囊膜多于脓肿初期症状后3~4周形成。但一些学者认为,有的病人起病甚速,很快发展为弥漫性脑炎,并且脓肿迅速扩大,无形成囊膜的可能,此类病人若延迟手术治疗,多很快死亡,若及早引流,仍有抢救生命的可能。因而,不能机械地规定时间,等待囊膜形成,要全面分析,严密观察病情发展变化,必要时当机立断,紧急引流,以免形成脑疝,贻误抢救时机。

手术效果

1.乳突根治术  经耳内或耳后切口行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乳突气房病变,做到“轮廓化”。除去乳突骨质时宜用电钻或咬骨钳、刮匙,避免使用骨凿,以免锤凿震动致使颅内感染扩散或脓肿破裂。

2.暴露、探查硬脑膜  清除乳突病变气房后,详查乳突术腔中的颅中窝、颅后窝、乙状窦的硬脑膜骨板及暴露的硬脑膜。如发现骨板腐坏,要除去其周围骨板,至暴露正常的硬脑膜为止(图9.2.4.4-2,图9.2.4.4-3)。

详查硬脑膜张力、色泽,有无坏死组织、脓苔、肉芽组织、瘘管及脓液。若硬脑膜膨隆、张力大、无搏动,为颅内压增高征象,提示附近可能有脓肿。若硬脑膜有坏死、瘘管形成,并有脓液自瘘管流出,为瘘管到达脓腔的标志。若骨板腐坏的部位在乳突、鼓窦及鼓室盖,提示脓肿位于大脑颞叶;若骨板腐坏的部位在乙状窦与后半规管间三角区(Trautmann三角区)的颅后窝骨板或乙状窦骨板,提示脓肿位于小脑、乙状窦周围。

3.脓肿穿刺术  将暴露的硬脑膜拭净,以2.5%碘酊消毒擦干,周围用无菌纱条填塞保护穿刺部位清洁,用无菌脑脓肿套管穿刺针(图9.2.4.4-4),自硬脑膜瘘管处缓慢进入,如无瘘管,先用双极电凝器电凝硬脑膜,防止出血,之后,以刀尖在穿刺点做一小切口,大小以脑针能进入为度,用盐水棉片或双极电凝止血,当穿刺针接触囊膜时,会感轻微阻力,稍增加力量,即有落空感,提示穿过脓肿壁进入脓腔。若为大脑颞叶脓肿,脑针由乳突、鼓窦及鼓室盖处硬脑膜向上、向内方向,或向上、向后或向上、向前方向探查脓腔(图9.2.4.4-5),穿刺深度不应超过3~4cm,以免损伤大脑侧室和深部血管。

若为小脑脓肿,脑针经乙状窦前与后半规管间三角区向后、向内方向进入探查(图9.2.4.4-6)。穿刺针深度不应超过2.5~3.0cm,向脑干方向不超过2cm,以免损伤脑干及第4脑室。若有乙状窦栓塞,栓塞去除后,可经窦后壁向内、微向后方向穿刺探查。小脑脓肿一般较浅,进入脑皮质1~2cm常可到达脓腔。

若脑针进至一定深度未抽出脓液,不可在此深度上变换方向,要退至硬脑膜切口处再改换穿刺针进针方向。穿刺针进入脓腔后,间歇抽出脑针针芯,由于颅内的压力足可使脓液自行流出。脓液应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若遇脓液黏稠排出不易,可轻轻抽吸,测量排出的脓液量。脓液排完后,可注入青霉素20万U、链霉素1g(切不可注入蛛网膜下隙),亦可注入2ml碘油或钡胶浆,以备造影。穿刺抽脓后,耳腔内松松填入碘仿纱条。每日在无菌操作下换药,根据病情间隔3~5d穿刺1次,至脓液消失、脓腔塌陷闭塞。一般经1~2次或3~5次穿刺抽脓,可获痊愈。

4.脓肿切开引流术  若硬脑膜已有瘘管形成,或脓腔过大、过深,脓液黏稠不易排除,可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方法:将穿入脓腔的脑针固定,尖刀自穿刺点将切口扩大,做一直形或十字形切口,其大小以能穿过引流的橡皮管为宜,以小剥离子或钝头止血钳沿穿刺针进入脓腔,并轻轻扩大,注意测量流出的脓液量,以估计脓腔的大小,测量脑针进入的深度,以一根或两根0.5cm左右直径的橡皮管或硅胶管沿已进入脓腔的剥离子或脑针,一端置入脓腔(图9.2.4.4-7),置入脓腔的一端周围做一些小孔,以利引流;另一端固定于乳突术腔或皮肤切口处。术后每日或隔日经引流管轻轻冲洗,并可于脓腔内注入抗生素溶液。

5.填塞  乳突术腔松松填入碘仿纱条。切口可不予缝合,以便于术后再行穿刺、换药处理。

麻醉方法

成人一般用局麻。手术不合作者及儿童用全麻。全麻者切口亦注射加肾上腺素的1%普鲁卡因,以减少切口出血。局麻以神经阻滞麻醉为主,切口及其周围局部浸润麻醉。局麻:药物常用1%~2%利多卡因或2%普鲁卡因加1‰肾上腺素适量(1ml加1滴)。

 

1.于外耳道四壁骨与软骨交界处皮下注射,深达骨膜,慢慢浸润到鼓环,以皮肤发白为度,阻滞麻醉耳颞神经内外支及迷走神经耳支。

2.于耳廓附着部后方约1~1.5cm处相当于耳后切口上、中、下3点刺入,依次向上、下方皮下及骨膜下注药,再于乳突尖与耳垂后沟连线的中点以及乳突后缘分别皮下注药,阻滞麻醉耳大神经及枕小神经耳支,见本卷解剖部分。

术中要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做好呼吸突然停止的抢救准备。

体位:仰卧,头转向对侧,术耳朝上,对侧耳枕于头圈上。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手术台下应有人严密观察病人呼吸、血压、脉搏、瞳孔等情况,如因脑疝致呼吸骤停,可立即插管行人工呼吸及静脉速推甘露醇等紧急处理。

2.对已确诊或拟诊脑脓肿者,乳突根治术中宜用电钻、咬骨钳及刮匙,尽量避免用锤凿,以减少震动所致的脑疝及脓肿破裂。

3.乳突术中详查骨板及硬脑膜的病变,有助于脑脓肿诊断性穿刺术的定位。

4.脑脓肿穿刺术要注意进针方向及深度,大脑颞叶脓肿穿刺的方向是自乳突或鼓窦、鼓室盖向上、向内,或向上、向后,或向上、向前,深度不应超过3~4cm。小脑脓肿穿刺的方向是自颅后窝三角区向后、向内,深度不应超过2.5~3.0cm,以免损伤脑内重要结构。如脑针流出澄清液体,说明已进入脑室,安上针芯后拔出脑针。如穿刺至一定深度仍未抽出脓液,应将脑针退至硬脑膜切口处,再改变进针方向进入,不可在脑针未退出前,脑针在脑实质大幅度划动,以致造成脑实质较大范围的损伤。

5.穿刺针进入脓腔后,不要用力抽吸或用力冲洗,以免感染在颅内扩散,宜轻轻抽吸及灌洗,注入量不能多于脓液流出量。抗生素液必须准确地注入脓腔,切不可注入蛛网膜下隙,造成严重并发症。

6.置入脓腔的引流管,位置要放准,并固定好。如橡皮管或硅胶管脱出,影响脓液引流,可使症状加重,脓肿复发。

术后处理

1.严密观察病人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瞳孔、意识及神智改变、神经系统体征变化,若出现病情恶化,应迅速判断恶化的原因,是由于脑脓肿脓液再度积累,抑由于脑炎扩散。若系前者,宜采取紧急引流措施,如系后者,加强抗炎、脱水措施,以免由于不必要的探查而加重病情。

2.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强有力、大剂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3.如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应用甘露醇或山梨醇、50%葡萄糖液行脱水疗法。

4.术后换药要在无菌操作下进行,以消毒生理盐水轻轻冲洗脓液,轻轻吸引,避免用力抽吸及冲洗,然后注入抗生素液,更换耳腔内碘仿纱条,每日或2~3d冲洗1次,一般术后10~14d脓液停止外溢,全身情况好转。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