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经颅中窝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适用于:
本术式用于切除内耳道小听神经瘤(图9.3.3.1-1),面神经功能正常和尚有实用听力者为首选病例,有利于保存面神经及听神经功能。
手术在硬脑膜外进行,可避免对脑干及小脑的损伤,术后反应轻。其缺点是手术野狭窄。
手术效果
1.切口
患侧颞部垂直切口,由耳屏前方1cm处向上,长约7~8cm,避开或结扎颞浅动静脉,切开颞肌,显露颞骨鳞部骨面,并尽量向下分离靠近颧突及颞线(图9.3.3.1-3)。
2.颞骨鳞部开窗
以骨性外耳道口为底边中点标志,在颞鳞部开一长方形骨窗,前后3~4cm,上下高2.5~3cm。其下界尽可能靠近颞线,与颞骨岩部之颅中窝面取平(图9.3.3.1-4)。
3.分离硬脑膜
沿骨窗前后边缘将颞鳞部硬脑膜稍作分离,然后沿下边缘推进,将颞骨岩部颅中窝面的硬脑膜分离、掀起,由外侧向中线推进,后方以岩上嵴为界,前方至棘孔边缘,向中线分离至接近半月节压迹。在显露的岩部骨面上可以根据弓状隆起、棘孔和岩大浅神经沟等标志确定面神经和内耳道的位置。在分离弓状隆起与棘孔及岩大浅神经之间的硬脑膜时,应注意动作轻柔,有8%~15%病例膝状神经节表面有骨缝或无骨质覆盖,容易在分离硬脑膜时致伤。
4.暴露内耳道
用3mm以上的大钻头(以密纹的或钻石钻头为好),先将弓状隆起骨面磨薄,至出现蓝线,由蓝线前端向后内方作约60°的假想线,即为内耳道投影线(图9.3.3.1-5),沿此线削除约4~6mm骨质即可暴露出内听道硬脑膜。
听神经瘤病例,内耳道可有不同程度扩大,常使显露变得容易些。术中,为确保面神经不受损伤,可在显露内耳道前,先循岩大浅神经暴露膝状神经节,看清面神经迷路段,循此可到达内耳道底。
在看到内耳道硬脑膜及软组织线后,可换用2mm以下钻头,向前后两侧扩大,开放内耳道底的面神经孔,其后方为一垂直嵴(Bill Bar),嵴后可见前庭上神经,此为听神经瘤最多发生部位。根据肿物的大小,可以向内侧开放内耳道口,进入颅后窝。
5.显露和切除肿瘤
循内耳道的后方切开硬脑膜,使成瓣状翻向前方(面神经侧),肿物即在视野之内。此时,常有脑脊液溢出,可小心吸引之(图9.3.3.1-6)。
用小神经钩及剥离子轻轻分离面神经,使其与肿瘤脱离,用双极电刀切断肿瘤的滋养小血管。剪断前庭上神经的远心端(迷路端),将肿瘤轻轻掀起,避开迷路动脉及其前下方的蜗神经,将肿瘤中枢侧相连的神经剪断,肿瘤即可被完整取下(图9.3.3.1-7)。
6.关闭术腔
经充分止血及冲洗后,用筋膜瓣覆盖内耳道的颅中窝面,用小块肌肉组织填充骨质缺损,取下脑压板,硬脑膜复位后可压迫和固定筋膜瓣。一般不用另行缝合或粘胶固定(图9.3.3.1-8)。
将颞鳞部骨板复位,依次缝合颞肌筋膜及皮肤。局部加压包扎,不放引流。
麻醉方法
1.手术宜在全麻与气管插管下进行,对呼吸、脉搏、血压实施连续监测。
2.病人进入全麻后,可安放并调试面神经监测及ABR测试设备。
3.病人取平卧向健侧转头位。麻醉机、FMEG及ABR监测仪放在病人健侧身旁。手术显微镜立于病人健侧,术者在头端,助手在术者右侧(图9.3.3.1-2)。
术侧听觉消失者,可刺激对侧耳以监测脑干电位的变化。刺激声及监测电极均可在病人进入全麻状况及摆好体位之后安放,其安放方式与部位如图9.3.3.1-0-5所示。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颞骨鳞部骨窗定位,必须下靠颧弓,其下缘中点在耳道口的上方。
2.分离颞骨岩部硬脑膜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护岩上窦及脑膜中动脉,防止损伤无骨质覆盖的膝状神经节。
3.按解剖标志定位和切除内耳道上壁骨质,若有偏离,易损伤上半规管及耳蜗基底回。
4.开放内耳道时,首先要追循面神经,重点保护,暴露和切除肿瘤时,要同时保护蜗神经;分离组织时,避免用力牵拉,勿伤及迷路动静脉。有条件应进行术中面神经及蜗神经监护。
5.术中止血必须彻底,电凝止血应远离神经。关闭术腔时,要求严密封闭内耳道,防止术后发生脑脊液耳漏。
术后处理
1.术后24h内对生命体征要进行持续监护,72h内实施一级护理。要严密观察瞳孔、眼震、表情肌张力及肢体活动有无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病人清醒后可采用低斜坡卧位,进软食,防止过分用力引起血压及颅内压波动。
3.术后应用抗生素3~5d以预防感染,可给少量皮质激素,一般不必用降颅压药物(脱水药)。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