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耳鼻喉科

鼻出血的手术

适应证

凡鼻腔出血均应进行处理。

手术效果

可分为局部治疗、鼻腔填塞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鼻中隔划痕术、血管结扎术。分述如下。

1.局部治疗  先将鼻腔血块等清除,用麻黄素棉片收缩鼻腔黏膜,详细检查出血部位,如为鼻中隔Little区或鼻底小动脉出血,可用铬酸或50%三氯醋酸进行烧灼或电灼。先于出血区置有浸湿1%丁卡因+0.1%肾上腺素棉片,用金属卷棉子尖端于酒精灯上加热,再沾少许铬酸结晶在酒精灯上加热,结晶溶化呈褐色小滴附于卷棉子尖端,冷却后成小珠涂于Little区出血处,黏膜变为黄白色,用麻黄素棉片贴于其上,使过多的铬酸浸于棉片后取出。烧灼后滴以1%石蜡薄荷油或1%麻黄素。

如出血位于鼻中隔后端、鼻腔外侧壁(下鼻道后外壁),可用2%利多卡因或5%鱼肝油酸酸钠0.5ml左右黏膜下注射,以压迫破裂的血管,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较为有效。亦可用凝血酶5000U溶于明胶海绵上,敷于出血区止血。

2.鼻腔填塞术  适用于出血较剧,经局部止血无效,血液涌出,不能判断出血部位者。填塞目的为压迫出血部位,使破裂血管形成血栓而达到止血目的。可分为鼻前孔填塞和鼻后孔填塞法。

(1)鼻前孔填塞法:如情况许可,将鼻腔内凝血块取净,进行鼻黏膜表面麻醉,用凡士林或碘仿纱条执其一端由鼻前孔填塞于中鼻甲的前上方,使其不致松脱,然后再按上下方向,反复重叠填塞于鼻腔内,边填边压紧,用纱布块封闭鼻前孔,以免纱条脱出。

(2)鼻后孔填塞法:若鼻腔填塞后出血仍不止,向后流入咽部,或自对侧鼻孔涌出者,说明出血点在鼻腔后部,需用锥形纱布球或长方形小纱块填塞鼻后孔或鼻咽部。

填塞时先收缩和麻醉鼻腔黏膜,咽部喷以1%丁卡因,用导尿管由出血侧鼻前孔沿鼻底送入,直达咽部,用镊子将导尿管自口腔中拉出(图9.4.16-1)。

将预制好的锥形纱布球尖端上的两根丝线缚于导尿管口腔端,从鼻腔向外抽导尿管,锥形纱球将由口腔进入鼻咽部,填塞于鼻后孔,自鼻腔向外拉导尿管时,为了避免病人痛苦,可用弯止血钳持锥形纱球,在明视下送至腭垂后上方,再将导尿管的鼻端向外拉紧(图9.4.16-2,9.4.16-3)。

鼻后孔填塞后再行鼻前孔填塞,使与后鼻孔栓子相接触。最后在鼻前孔处置一纱布球,将后鼻孔栓子尖端两根丝线系于上,以固定。栓子底部的丝线自口腔软腭后引出,供取后鼻孔栓子时用(图9.4.16-4)。

如为鼻腔深部出血,一侧鼻后孔栓塞仍无效时,可用鼻咽部填塞,操作法同鼻后孔填塞,从两侧鼻腔进入,鼻后孔栓子为长方形小纱块。

此外,可用涂有油剂或薄层软指套或避孕套置入鼻腔,然后用纱条做套内填塞。亦可用水囊压迫止血法,即用橡皮膜制成的止血气囊或避孕套置于鼻腔内,内充以气体或水,此法亦可用以代替鼻后孔填塞法。

3.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因鼻中隔偏曲,嵴或矩形突形成而反复发生鼻出血者可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4.鼻中隔黏膜划痕术  鼻中隔前方Little区反复出血,烧灼无效时可用鼻中隔黏膜划痕术,在鼻中隔前方易出血区做3条平行的斜切口,长约1cm左右,切开黏膜后切口两侧稍加分离即可。

5.血管结扎术  一般极少有此必要,少数病人,由于外伤或手术等原因致大血管破裂,填塞无效,则必须进行血管结扎术。结扎前,必须精确判断出血来源,再决定结扎有关的动脉。鼻腔血管来自颈总动脉,中鼻甲平面以上部分,属于颈内动脉系统的筛前和筛后动脉;中鼻甲平面以下部分属于颈外动脉系统,即上颌动脉的蝶腭动脉,但鼻中隔前方为面动脉的上唇动脉所供给。颈总及颈内动脉结扎术,常致脑部血循环障碍或发生血栓,危险很大,对老年人尤为不利,不可轻易采用此法。

(1)筛动脉结扎术:

①筛前动脉及筛后动脉分别经筛前孔与筛后孔进入鼻腔及鼻窦,因此动脉位于骨管中,破裂后不易收缩,可发生严重出血。如头面部外伤发生严重出血,出血处位于中鼻甲下缘以上,经反复鼻腔填塞不能止者可行筛动脉结扎。

②手术采用局麻,病人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自眉毛内端向下做一弧形切口,距眼内眦约5~6mm,下达鼻骨下缘,深达骨面,分离骨膜,暴露眼眶内侧骨壁,同时以小拉钩将眼眶内容物向外侧稍做牵引。向后寻找筛骨纸样板上缘至筛前孔,分出筛前动脉,以丝线结扎或用神经外科的小银夹夹闭。结扎后不要切断血管,以免断端缩入骨管。若结扎前筛动脉后出血仍未停止,可沿纸样板上缘继续向后分离,距眼眶前缘3cm处可见筛后动脉,同法结扎。全部手术操作均应在眼眶骨膜之外进行,避免损伤骨膜(图9.4.16-5)。

(2)上颌动脉结扎术:

①上颌动脉的翼腭部位于翼腭窝内。上颌动脉与上颌窦后壁相接近,靠近蝶腭动脉处结扎上颌动脉,可不影响其他分支的血液循环,止血效果也较可靠,但手术难度较大,应用者不多。严重动脉性鼻出血,出血点位于中鼻甲下缘平面以下,尤其鼻腔后部,经各种填塞法止血无效时可采用上颌动脉结扎术。

②手术麻醉与体位同上颌窦根治术,凿开上颌窦前壁,不刮除黏膜,再凿去上颌窦后壁内上方的骨质,约1.5cm×1.0cm大小,此时可见颞下窝内的结缔脂肪组织,上颌动脉即位于其内,用1%利多卡因注射于颞下窝软组织内防止分离动脉时引起疼痛,用细弯血管钳向后上分离颞下窝组织,找到上颌动脉,用扁桃体止血钳将动脉加以游离,动脉在此纡曲形成动脉袢,刚看到时可能是垂直或斜行的,游离时须小心仔细,以免损伤。分离后将上颌动脉在靠近翼突外板处予以结扎,用两把细镊打结,结扎后不切断动脉,以免线结松脱后出血。将上颌窦内壁开窗,与鼻腔相通,经鼻腔填塞窦腔,伤口缝合。2d后抽出纱条(图9.4.16-6)。

(3)颈外动脉结扎术:应用其他办法不能制止鼻出血时可采用颈外动脉结扎术。

①病人取仰卧位,术前肩下垫枕,头后仰稍偏向对侧。

②切口:以舌骨大角为中点,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做长约5~6cm斜形切口。亦可在下颌角前方2cm处做一定点,在此点下方1cm处做为切口起点向下做一垂直切口(图9.4.16-7)。

③暴露颈外动脉:沿切口切开颈浅筋膜及颈阔肌,暴露胸锁乳突肌前缘,用拉钩将其向后牵引,可见颈内静脉,将其向后牵开,在舌骨大角高度用纯分离法暴露颈总动脉分叉,找到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甲状腺上动脉与舌动脉。

④结扎颈外动脉:颈外动脉鞘暴露后,暴露长度适当的动脉管壁,同时注意动脉后壁的迷走神经是否已分开。用弯血管钳在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之间自颈外动脉背面伸出,引入7号丝线双重结扎,一般不切断颈外动脉(图9.4.16-8)。

麻醉方法

1.局部止血用1%丁卡因加0.1%肾上腺素表面麻醉,进行鼻后孔栓塞者口腔同时喷以1%丁卡因。

 

2.取半坐位,休克者平卧位。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鼻腔用腐蚀剂烧灼时切勿过深及避免鼻中隔两侧同时烧灼,以免形成穿孔。

2.所有填入鼻腔的纱条一头均应置于前鼻孔处,按上下顺序填入,以便抽纱条时后填入的先抽出。

3.鼻后孔栓子须系一丝线留于鼻后孔下方,以便取栓子时易于自鼻后孔拉出。

4.鼻后孔栓塞丝线固定于鼻前孔时鼻底放入棉花或纱布,以免丝线压力将鼻前孔皮肤压迫致糜烂。

5.结扎前筛或后筛动脉时不要切断血管,否则断端易缩入组织内,不易寻找。

6.筛动脉结扎时均应在眼眶骨膜下进行,勿撕破骨膜,以免引起眶内感染。血管结扎要紧,避免松脱后引起眶内血肿。

7.颈外动脉结扎时要认清甲状腺上动脉与舌动脉后方进行结扎。

术后处理

1.凡鼻出血病人经处理止血后应做全面检查,以除外内科疾患引起的鼻出血。

2.鼻腔烧灼止血后应滴以鼻腔黏膜收敛剂及油剂。

3.鼻腔及鼻后孔填塞者应全身给予抗生素预防鼻窦及中耳感染。填塞物为油纱条者48h后应予以取出,若仍有出血应重行填塞,若为碘仿纱条可于3~5d后再取出。

4.血管结扎者于术后6d拆线。

5.经上颌窦内结扎上颌动脉者于术后24h抽出窦内纱条,伤口5~6d拆线,1周后冲洗上颌窦1次。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