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手术效果
1.扁桃体切除术——剥离法
(1)切口:用扁桃体钳夹持扁桃体中部,向前、向内牵拉,沿扁桃体和舌腭弓交界边缘,用扁桃体弯刀,从上向下弧形切开黏膜(图9.5.1-11)。再把扁桃体向前、向外牵拉、翻转刀刃,将切口上端延长,并沿舌腭弓半月襞,向下切开扁桃体和咽腭弓交界的黏膜(图9.5.1-12)。
(2)剥离:用扁桃体剥离器从舌腭弓切口中部插入,先向下分离舌腭弓和扁桃体(图9.5.1-13)。然后再由此向上分离,暴露扁桃体上极,并沿咽腭弓切口分离(图9.5.1-14)。继续用扁桃体钳夹住扁桃体上极,用剥离器凹面紧贴扁桃体被膜,将扁桃体向下压、撕脱,直至下极仅留一细蒂(图9.5.1-15)。
(3)套除:将扁桃体向内、向上提起,用扁桃体圈套器套住扁桃体根部,将圈套器钢丝圈平面向舌侧旋转90°,即可将扁桃体下极套入,收紧钢丝圈,将扁桃体完整的摘除(图9.5.1-16)。
(4)止血:用血管钳夹持棉球,擦拭扁桃体窝,用腭弓拉钩拉开舌腭弓,检查扁桃体窝有无扁桃体残留及出血。若有残体则用圈套器再次套除,遇有血管断端或活动性出血,可用血管钳止血法(图9.5.1-17)或手指打结法(图9.5.1-18)止血,还可用电凝止血法。
2.扁桃体挤切术 操作要领可归纳为套、抬、压、扭四个字。动作要连贯、一气呵成。
(1)套:嘱病人张口,用压舌板将舌根压低,充分暴露扁桃体下极,将挤切刀环由对侧口角斜插至挤切侧的扁桃体,套过扁桃体下极,由下向上,将挤切刀环的前缘,沿扁桃体和咽腭弓之间,向上极方向推移与下颌骨内侧面相接触(图9.5.1-19)。
(2)抬:抽出压舌板,刀柄转向对侧口角,使刀环向舌腭弓方向抬起,此时,因大部分扁桃体尚在挤切刀环的前面,故在舌腭弓上可形成一个隆起(图9.5.1-20)。
(3)压:用另一手的拇指,均衡地在舌腭弓隆起处,向后、内方压扁桃体,将其全部压入挤切刀环的后面,直至拇指隔着舌腭弓黏膜能感触到挤切刀环的边缘为止,然后握紧刀柄,将刀卡推入挤切刀环内(图9.5.1-21)。
(4)扭:将挤切刀向腭垂方向旋转90°,扭转扁桃体和扁桃体窝之间尚未离断的组织(图9.5.1-22)。同时抖动手腕,将连接的软组织扭断,并将挤切刀和扁桃体一起从挤切侧的口角处拉出(图9.5.1-23)。
以一气呵成的相同步骤切除对侧扁桃体后,令病人吐出分泌物及血液,检查有无残体或出血。残体以小号挤切刀或残体咬钳切除,出血点压迫止血或结扎。全麻病人俯卧,头转向一侧。需同时切除增殖体者,可在扁桃体挤切术之前或之后进行。
麻醉方法
成人和较大儿童施行剥离法手术时多用局麻。在每侧舌腭弓上、中、下三点,将1%普鲁卡因注射于扁桃体周围,每点注射2~2.5ml(图9.5.1-8)。
病人一般采取坐位,也可取半卧位。对小儿或精神紧张不合作的成人应采用全身麻醉,取平卧,头后仰下垂位(图9.5.1-9,9.5.1-10)。
曾流行过的无麻醉扁桃体挤切术手术刺激虽短暂,但相当强烈,可能给儿童造成严重精神创伤,不宜采用,而以局麻或短时可以苏醒的全麻为宜。儿童表面麻醉所用丁卡因浓度不应高于0.5%,且应严格掌握用量。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用剥离法手术时应注意切口不要过深,切开黏膜层,暴露出扁桃体上极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剥离时不要损伤咽缩肌。
2.用挤切法手术时,选用挤切刀环应稍大于扁桃体。套好并看清和做好挤切另一侧扁桃体准备时,再完成扭拉动作,善用右手者最好先挤切左侧扁桃体。
3.仔细检查扁桃体窝,不留残体,彻底止血。
术后处理
1.全麻病人未清醒前应取俯卧侧头位,局麻病人取自由体位。
2.观察吐出分泌物中有无鲜血,估计出血量,注意有无频繁的吞咽动作,有无面色苍白,脉搏细数或血压下降,如疑有出血,则要检查咽部以判明情况。
3.手术当天宜进冷流质,次日可进半流质,1周后软食,10d以后恢复正常饮食。鼓励病人进食,有利于创面愈合。
4.术后1~2d内体温可有反应性升高,多数病人体温在38℃以下,一般不须特殊处理。若2d后体温仍持续在38℃以上,则应查明原因,给予有效的治疗。
5.一般不需用镇痛剂。
6.术后6~12h创面有假膜形成,术后每日检查1或2次,倘若假膜延迟出现,或颜色灰暗且较厚,则示有感染,应采取抗感染措施。术后5~7d假膜开始脱落,10d左右假膜脱完。
7.术后次日可用灭菌生理盐水,复方硼砂液或0.02%呋喃西林液嗽口,保持口腔清洁。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