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经鼻“H”形切口手术适用于双侧筛窦、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鳞状细胞癌、软骨肉瘤累及前颅底并波及脑膜,但脑组织受累局限者或双鼻腔、筛窦良性病变范围广泛,累及前颅底,如骨纤维异样增殖症,骨化纤维瘤等。
手术效果
1.面部用1∶1000硫柳汞和75%乙醇消毒;双眼涂眼膏后上下眼睑用圆针细线缝合;切口皮下可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做局部浸润,以减少出血。
2.切口 自双侧眶内上缘起,鼻梁与内眦之间向下沿鼻颊沟向下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达骨面,切口下端平梨状孔缘;然后在鼻额缝平面做横切口,直达骨壁(图9.8.1.1.1-1)。
3.分离 骨膜切开后略向两侧做少许分离,向下显露梨状孔前缘;泪囊向外推移,显露眶纸板;分离范围不宜过宽,以免骨壁与软组织分离。
4.用骨刀或平凿从梨状孔缘斜向外上、泪囊内侧凿断上颌骨额突,凿断眶纸板前部,再用圆凿或平凿凿断鼻根部,将两侧上颌额突和鼻骨连同鼻部软组织一并向前掀起,显露鼻腔上部、筛窦和鼻中隔上部(图9.8.1.1.1-3)。
5.切除病变 先剪断鼻中隔后上部,清除双侧筛窦气房、眶内侧病变及切除双侧中鼻甲,开放额窦底及上颌窦内上膜部,以便引流,防止窦腔引流不畅形成黏液囊肿;扩大蝶窦开口,用蝶窦咬钳、上颌窦咬钳切除蝶窦前壁,以利充分引流。
6.去除受累颅底骨壁,切除受侵硬脑膜 静脉快速输入脱水剂(20%甘露醇250ml)后,用咬骨钳切除受累的颅底骨壁,在病变外侧0.2~0.3cm的正常硬脑膜处切除受侵硬脑膜。
7.修复硬脑膜和前颅底骨壁 硬脑膜缺损宽度不超过1.0cm时可直接缝合封闭,否则应切取筋膜修补,用游离筋膜修补时将筋膜外侧置于硬脑膜下,其边缘与其重叠2.0mm以上连续毯边缝合;颅底骨缺损宽度超过1.0cm者应行颅底重建,可切取正常的筛垂直板、犁骨或鼻中隔软骨后部,骑跨在骨缺损处,鼻顶再铺放筋膜,使重建的颅底骨与鼻腔分隔,筋膜覆盖处的鼻顶黏膜应予刮除,造成创面,以利筋膜贴附和成活;如眶内侧筋膜缺损应行缝合或用筋膜修补。
8.术腔填塞 术腔用蒸馏水、生理盐水和抗生素溶液冲洗后,用碘仿纱条填塞,纱条填塞前在颅底鼻侧、眶内侧创面上铺放一层明胶海绵,以减少出血、组织刺激及防止抽纱条时牵拉植入的筋膜或骨板,纱条应缝合连接成一条,另一端自一侧鼻前孔引出,另一侧鼻腔用碘仿纱条填塞,也可用两根长碘仿纱条填塞术腔,两端分别自两侧鼻前孔引出,在填塞时应防止两纱条搀和在一起,以免抽出困难(图9.8.1.1.1-4)。
9.鼻骨复位 纱条表面亦铺放一层明胶海绵,然后将鼻骨复位,将两侧鼻颌及鼻额骨凿开处复位,对合整齐,防止错位。切口按两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拆除双眼睑缝线、涂眼膏,行局部切口及双眼包扎。
麻醉方法
1.经口腔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
2.仰卧位,头可略后仰,以利术中前颅底显露。
3.术者可先在病人右侧做切口,然后至病人头顶侧继续手术。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前颅底缺损行骨壁重建者其鼻侧应用筋膜覆盖,不得使重建骨板直接暴露在鼻内,以防感染和骨坏死。
2.硬膜切除者一定要妥善止血,以防颅内出血。
3.鼻顶铺放筋膜时,筋膜覆盖面的黏膜必须清除,以免筋膜不能与局部组织贴附引起感染和筋膜失活。
4.额窦底、蝶窦前壁及上颌窦内上壁应充分开放,以利窦腔引流,防止窦口狭窄或封闭。
5.在切除颅底病变骨时,先应将其与颅内硬脑膜分离,防止撕裂和伤及脑膜。
术后处理
1.大剂量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静脉输入,以预防颅内感染。
2.酌用脱水剂 术后头3d可用20%甘露醇250ml,每8h 1次或12h 1次。
3.酌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雾化吸入,以减轻全麻插管刺激引起的声带水肿等。
4.术后第2天病人可取半卧位,更换敷料,伤口涂煌绿酒精后暴露;要防止咳嗽、便秘,以免增加颅压,影响植入筋膜愈合,术后1周拆除切口缝线,并分次抽出鼻腔纱条,至第10天抽完。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