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术适用于:
1.年龄在3岁以内的病儿。随着走路时间的延长,髋周肌肉韧带、软组织挛缩明显,股骨头上移。
2.髋臼发育不良,髋臼指数40°以上者。
3.闭合复位失败者。
手术效果
1.切口
沿髂骨嵴前中1/3向下经髂前上棘向外到大粗隆下方8cm做一弧形切口,即改良Smith-Peterson弧形切口,长15cm,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图12.25.1.1.2-4)。
2.剥离关节囊周围粘连组织
沿阔筋膜张肌与缝匠肌之间进行钝性分离。先在缝匠肌外侧缘显露股外侧皮神经,并向内侧牵开(图12.25.1.1.2-5)。纵行切开髂骨嵴骨骺,骨膜下剥离髂骨外板部阔筋膜张肌,部分臀中肌、臀小肌,显露髋臼上缘及前侧关节囊(图12.25.1.1.2-6,12.25.1.1.2-7)。剥离髂骨外板时,应将板障血管结扎或电灼止血,营养孔出血用骨蜡填塞止血。保留旋股外动、静脉分支。
3.切断股直肌止点肌腱及髂腰肌肌腱
分离股直肌近端,在接近其直头和斜头止点腱处切断,并缝合一固定线,以备术毕重新缝合此肌腱。髂腰肌有时与关节囊前侧部粘连甚紧,可钝性分离,注意勿损伤股动、静脉及股神经。在小粗隆部横行切断髂腰肌(图12.25.1.1.2-8)。
4.显露髋关节
(局部解剖示意图12.25.1.1.2-9) 沿关节囊的外上方斜向内下方切开关节囊,清除髋臼内阻碍股骨头复位的肥大的圆韧带和臼内脂肪组织。髋臼横韧带对股骨头复位有一定的限制,往往需要切开或切除,切除髋臼缘内翻的盂唇软骨,但对年龄小者,在切除内翻盂唇时应注意避免损伤髋臼上缘骺软骨而影响髋臼发育(图12.25.1.1.2-10)。
5.试行股骨头复位
先把患肢置于外展内旋位,在直视下试行股骨头复位,如复位后股骨头与髋臼间压力大,且不稳定,须行股骨上端短缩截骨。同时纠正过大的股骨前倾角(图12.25.1.1.2-11)。
6.关节囊紧缩重叠缝合
将髋臼顶部多余的关节囊修剪成一三角形瓣,用7号丝线褥式缝合关节囊,最后将三角瓣加固髋臼顶部缝合,术后单侧髋或双侧髋人字石膏固定(图12.25.1.1.2-12)。
麻醉方法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仰卧位,术侧垫高30°。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注意辨认真臼与假臼
由于髂腰肌紧贴于关节囊前侧,切断髂腰肌后,同时切开前侧关节囊就可以发现真性髋臼。当圆韧带未断裂时,沿着圆韧带找到其近端止点即可发现真臼。此外,髋关节脱位时,股骨头多向髋臼的后上方脱出,因此,切开关节囊时,可见脱位的股骨头的前下方就是真髋臼所在。
2.重叠紧缩缝合关节囊,增强股骨头复位后的稳定
我们常规采用双粗丝线褥式紧缩缝合法,同时将多余的关节囊剪成三角瓣,待关节囊缝合后,再将三角瓣覆盖关节囊前侧,加固关节囊前上缘,防止再脱位。
3.股骨上端旋转截骨术
对年龄较大的髋脱位病儿,切开复位同时,做股骨上端旋转截骨。一方面可矫正过大前倾角,另一方面做股骨短缩,截除2~2.5cm,这对减低股骨头复位后的压力、降低股骨头的坏死率、增加股骨头复位后在髋臼内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术后处理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