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骨盆二处截骨术适用于:
1.青少年的髋臼发育不良,在持重状态下股骨头包容不佳者。
2.青少年髋臼发育不良和髋关节脱位,由于耻骨联合部柔软性差,如采用Salter骨盆截骨时,可影响对侧髋臼发育,因此,选用多处截骨方法较为有利。
3.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不稳定且有疼痛者。
4.不适于其他骨盆截骨方法的青少年。
手术效果
1.切口
沿髂骨嵴至髂前上棘再向下3cm,做一斜形切口,长8~10cm,需要同时做股骨上端截骨矫形术时采用前外侧弧形切口(图12.25.1.2.5.1-3)。
2.显露髂骨内外板
纵行劈开髂骨嵴骨骺,骨膜下剥离附着于髂骨外板的臀中肌、臀小肌以及关节囊前侧上部粘连组织,切断股直肌、髂腰肌并将前者向远端翻转,不结扎旋股外动、静脉分支,显露关节囊。继之骨膜下剥离髂骨内板,显露坐骨切迹。剥离髂骨内外板时,对髂骨营养血管应结扎、电灼,或骨蜡填塞止血。剥离髂骨内外板时,只限于显露坐骨切迹为宜,避免过多剥离增加出血机会。用胫骨牵开器插入坐骨切迹,显露髂骨内外板(图12.25.1.2.5.1-4)。
3.显露髋关节
清除髋臼内阻碍复位因素的方法步骤同前外侧入路髋关节切开复位术。
4.髂骨截骨
用直角钳由坐骨切迹内板向外穿出,钳夹线锯并将线锯拉出,沿坐骨切迹紧靠髂前下棘水平截断髂骨,用肋骨剪将近端前侧髂骨切除一等腰三角形骨块备用(图12.25.1.2.5.1-5,12.25.1.2.5.1-6)。
5.耻骨截骨
在耻骨联合上缘做一长7~10cm的横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将精索或圆韧带向外牵拉,再把附着在耻骨上缘的腹直肌、锥状肌切断,注意勿损伤精素或圆韧带。继之,游离内收长肌及股薄肌肌腱,并在耻骨前面切断,显露耻骨联合和耻骨支。采取骨膜下剥离显露耻骨支,切勿损伤阴部内动、静脉及阴茎背神经、尿生殖膈。然后在耻骨联合的外侧,用尖嘴咬骨钳去除7~13mm的耻骨(图12.25.1.2.5.1-7)。
6.改变髋臼方向及内固定
先用巾钳夹住耻骨,使其向内、上和后移位,同时在Salter髂骨截骨处,用巾钳牵拉截骨远端,使其向前下移位,并在截骨间隙内嵌入一三角骨块,然后用2枚螺纹针固定髂骨截骨处,用1或2枚螺纹针或四孔钢板固定耻骨截骨处(图12.25.1.2.5.1-8,12.25.1.2.5.1-9)。
麻醉方法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体位选用仰卧位、患者臀部垫高30°,骨盆三处截骨时采用截石位,并须二次皮肤消毒。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术后处理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