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股骨颈基底补偿性截骨术适用于矫正中度或重度慢性股骨头骨骺滑脱所引起的髋内翻和股骨颈后倾畸形。
手术效果
1.术前测量骨骺滑脱程度,确定将要切除楔形骨块的大小。在正位X线片确定股骨头-颈角,应用透明纸描绘正、侧位X线片,再用剪刀于描绘纸上剪去楔形骨块,从而确定术中截除楔骨块的大小,并可预测术后结果。
2.选择髋关节外侧手术入路,皮肤切口起自髂前上棘下2cm,呈弧形向外后至大粗隆表面,再沿股骨干外侧向远端延长,止于大粗隆基底部远端10cm。纵行切开阔筋膜,分离臀中肌与阔筋膜张肌间隙,向近端解剖至支配臀中肌的臀上神经的下支。沿股骨颈的前外面,纵行切开关节囊,并沿前方的粗隆间线,广泛松解关节囊附着点。剥离股外侧肌起点并翻向远端,显露大粗隆基底部及股骨干的近端。关节囊切开后,辨认股骨头关节软骨与骨痂以及骨痂与股骨颈正常皮质的移行处。将这两个移行处的距离与从X线片上描绘的纸样上的计算的距离相比较,楔形骨块的最宽部与股骨颈外上方滑脱最宽部相一致(图12.30.2.2.3-1A、B)
3.于粗隆间线垂直于股骨颈从近端向远端进行截骨,将截骨向后延伸,但保留后侧皮质完整。继之做第二处截骨操作,骨刀向远端倾,以致截骨面位于后方支持带血管的远端。伴随关节囊的供应血管在前方到达粗隆间线,但后方的股骨颈外侧1/3侧在关节囊外。因此,根据Kramer,Craig和Noel的意见,经过前方粗隆间线做截骨,其截骨线则位于后方支持带血管的远端。将1根或2根直径5mm的螺纹斯氏钉拧入股骨颈近端,以保证在截骨完成之前控制股骨近端(图12.30.2.2.3-1A、B)。完成截骨之后,警惕勿使后方皮质完全截断。从股骨干外侧,经股骨颈插入几根直径5mm的螺纹斯氏钉,再取出楔形骨块并使后侧皮质青枝骨折,再把斯氏钉向近端拧入,跨越截骨处及骺板,防止骨骺进一步滑脱(图12.30.2.2.3-1C、D)。然后,间断缝合关节囊,剪除股骨干外侧的钉尾,分层缝合皮肤切口。如大粗隆需要做骨骺阻滞可同时完成。
麻醉方法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病儿仰卧位于标准的手术床上,患侧骨盆下用可透X线的体位垫抬高。肢体铺单允许肢体可自由活动,以方便截骨术中的操作和使用X线机确定股骨头位置和穿钉固定的位置。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术后处理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