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骨科

肩关节内关节固定术

适应证

肩关节内关节固定术适用于:

1.上臂型臂丛损伤后,引起控制盂肱关节的肌肉永久性麻痹,导致连枷肩畸形者。

2.控制肩胛骨的主要肌肉——前锯肌和斜方肌正常或肌力4级者,可产生良好的“肩胛胸壁关节”活动,代偿肩关节固定所致的运动限制,并能避免肩胛骨明显的外观畸形。

3.年龄在5岁以上即可做本手术。据Makin(1977年)报道一组在5~9岁时行肩关节固定术,不仅盂肱关节融合良好,而且其功能也优于12岁以上才施此手术者。

4.儿童期肩关节固定的位置,宜外展45°~55°,前屈20°~25°和外旋15°~25°。

手术效果

1.切口

以肩锁关节为中心,做肩外侧纵切口。起自肩胛冈外侧,止于三角肌中下1/3处(图12.36.3.5-4)。

2.显露

切开深筋膜,显露三角肌和肩胛冈。再从肩峰沿三角肌纤维方向分离该肌约4~5cm。如遇旋肱前动静脉,应予以结扎并切断。将三角肌纤维向两侧牵拉,可见肩峰、肩锁关节和肩关节囊。采取骨膜下剥离三角肌起点,使肩峰,锁骨远端1/3和肩胛冈外侧的骨皮质完全显露。切断肩袖肌在肱骨上端的止点,纵行切开关节囊,并使肱盂关节脱位(图12.36.3.5-5)。

3.削去关节软骨和内固定

用骨刀或手术刀削除肱骨头关节面软骨和肱骨大结节处的软骨组织,注意不要损伤骺板,特别是肱骨头内侧骺板与关节面较近,切勿损伤。接着削去关节盂软骨,使软骨下骨质外露。然后,从肱骨头向外下方向插入两根克氏针,经肱骨头、骺板和肱骨上干骺端外侧皮质,于上臂中上1/3侧皮肤穿出,直至克氏针尾端外露肱骨头骨质外0.5~1.0cm。此时,将上臂外展90°,即上臂与躯干形成90°角,并保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紧密接触,再将上臂前屈和外旋各25°,在此位置上,确定头盂紧密接触的情况下,把克氏针插入关节盂内2~3cm固定(图12.36.3.5-6A、B)。

4.闭合切口

由一助手维持肩关节外展90°,外旋和屈曲25°的固定位置,彻底止血,并逐层缝合切口。

麻醉方法

全身麻醉。侧卧位。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儿童肱盂关节软骨组织丰富,本手术属关节内融合,因此,务必将关节软骨组织去除干净。同时要去除大结节处软骨组织,才能获得牢固的关节融合。

2.本手术不影响上肢发育,但必须注意保护肱骨近端骨生长板不受损伤。

术后处理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