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刮除和植骨术适用于单发性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非骨化性纤维瘤、纤维结构不良等。
手术效果
1.切口
于肩部内侧做一弧形切口,以喙突为标志,向外上延长至肩锁关节,再向下沿三角肌前缘至该肌中下1/3处。切开皮肤和深筋膜,将皮瓣向两侧适当游离并牵开,注意保护三角肌与胸大肌联合处的头静脉。再于三角肌前缘外侧0.5cm处沿肌纤维方向切开三角肌,保留一窄条三角肌纤维与头静脉相连,可以避免分离三角肌时损伤头静脉(图12.33.1-3~12.33.1-6)。
2.显露肱骨干骺端
钝性分离三角肌并将其拉向外侧,再将三角肌纤维条、头静脉和胸大肌牵向内侧,以显露肱骨干骺端和肱二头肌长头。于肱二头肌长头外侧1cm处,纵行切开肱骨骨膜(图12.33.1-7)。
3.开窗进入病灶
切开骨膜后,沿皮瓣方向做骨膜下剥离。先在肿瘤区骨皮质表面设计一卵圆形开窗标记线,然后沿此标记线连续钻孔,再用骨刀沿骨孔切骨并将游离的骨皮质掀起,便可显露髓腔病灶。如系单纯性骨囊肿,可见黄色液体涌出。如病灶显露不充分,则用咬骨钳去除骨窗边缘的骨皮质(图12.33.1-8)。
4.刮除病变
先用刮匙刮除囊壁的纤维组织并留做病理标本,再用窄的弧形骨刀去除囊腔中硬化的骨嵴及反应性硬化骨组织,务求彻底。
5.植骨和缝合切口
用生理盐水冲洗骨腔后,填入纱布暂时止血。有时可用双极电刀烧灼囊腔壁,以更彻底地消灭囊壁组织。然后将异体骨或自体骨剪成细条填入骨腔,并注意使植骨条彼此紧密接触。最后分层缝合,闭合皮肤切口。切口内放置橡皮引流条。
麻醉方法
上肢位于肘关节以下的肿瘤可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肘关节以上者采用全身麻醉;骨盆和下肢肿瘤采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颈肩部肿瘤或年幼儿童宜用全身麻醉。
体位应根据肿瘤部位确定。因儿童上述肿瘤多位于肱骨近端和胫骨,故以肱骨近端骨囊肿为例,介绍刮除和植骨术的方法。病儿取仰卧位,肩部垫高,上肢置于胸前。
局部解剖见示意图(图12.33.1-1,12.33.1-2)。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在显露肱骨近端时,应注意不要损伤头静脉,因此可在头静脉外侧保留0.5cm宽的三角肌纤维,但不可过宽。因该肌纤维已失去神经支配,日后将纤维化失去作用。
2.为避免开窗位置不当,可先切开一窄条骨皮质,显露病变后再根据需要进行扩大。
3.由于儿童肱骨近端骨囊肿多与骨生长板接近,因此在其近端操作时,注意不要刮除过多的骨组织,避免损伤骨生长板,否则会导致肱骨近端发育障碍。
术后处理
刮除和植骨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上肢石膏管型固定,术后2周左右剖开石膏拆除缝线,然后继续石膏固定。
2.每4~6周摄X线片,观察植骨生长情况。当骨腔由新生骨完全充填后,可解除石膏外固定,开始日常活动。
1.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骨囊肿膨胀生长,使皮质骨变薄成壳状,稍加外力即可发生骨折;另一种原因是手术开窗过大或操作不够轻柔所致。一旦发生,应按骨折处理。
2.骨生长板损伤
骨生长板损伤系术中病变近端刮除过多所造成的损伤。早期不易发现,当术后出现骺板闭合时,才能做出诊断。年幼者将发生短缩和成角畸形,应及时做骨桥切除,填入游离脂肪组织,防止继发性畸形。对于年长儿童,骨生长潜力减少,不一定发生畸形,允许随诊观察。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