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手术效果
1.切口
采用与Miller术式相同的切口(图12.27.10.3-1)。
2.胫后肌腱松解和骨-骨膜瓣游离
通过前述切口辨明胫后肌腱,并追踪至足舟骨粗隆处。松解胫后肌腱在足舟骨的附着部,在其背侧、跖侧和深侧(外侧)锐性切断,将肌腱断端向近侧反折2~3cm(图12.27.10.3-2A),置于等渗盐水纱布中。用刀勾画出一个基底位于远侧的韧带-骨-骨膜瓣的边缘,此瓣近侧开始于距舟关节,远侧达第1跖骨的基底部。用1.3~1.6cm宽的薄骨刀将组织瓣连同舟骨和第1楔状骨的薄层皮质-松质骨一道游离(图12.27.10.3-2B),将组织瓣也置于等渗盐水纱布中。在内侧韧带切断区的近侧端,将切口向近侧延伸,显露载距突,但不切断长屈肌腱。
3.足舟骨-第1楔状骨关节融合术
再次使用1.0~1.3cm宽的薄骨刀,从足舟骨-第1楔状骨关节面上凿去一个基底部位于内、跖侧的楔形骨块(图12.27.10.3-3A)。将两侧松质骨面对合,用克氏针或小的松质骨螺丝钉固定(图12.27.10.3-3B)。在此关节处将前足旋后、内收和跖屈,以帮助矫正畸形。若楔形截骨区闭合困难,则可行经跗中关节至足外缘的截骨,如此截骨后则楔形截骨的缺损区能被完全闭合,前足也可被置于理想的位置。
4.骨-骨膜瓣和胫后肌的前移
用刮匙或咬骨钳清理足舟骨跖侧的腰部,以备将胫后肌腱重新附着在其被切断处的外侧。在足舟骨上由背侧向跖侧钻两个孔,穿过其腰部。用0-0的不吸收缝线来回穿过胫后肌腱进行编织,并将其两个缝线末端从足舟骨腰部两个小骨孔的跖侧送至背侧,并将其置于一边,暂时不固定肌腱。
辨明载距突,用小巾钳或钻头在载距突的非关节部分钻两个孔,同样,用0-0不吸收线来回穿过骨-骨膜瓣的游离端,将缝线末端由跖侧穿过骨孔,在前足跖屈和旋后状态下拉紧缝线打结,将组织瓣固定于载距突上(图12.27.10.3-4A)。
然后,将胫后肌腱牵引至足舟骨腰部跖侧已准备好的附着床处,将其拉紧并在足背侧打结(图12.27.10.3-4B)。将骨-骨膜瓣的游离缘缝合固定于背侧和跖侧邻近的韧带、骨膜组织及胫后肌腱上(图12.27.10.3-4C)。
5.关创
去除止血带,止血,缝合切口,无菌包扎。
麻醉方法
采用基础加硬脊膜外麻醉或基础加骶管麻醉或全麻。仰卧位,于大腿中部绑扎气囊止血带。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术后处理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