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术适用于:
1.Salter-HarrisⅢ、Ⅳ型骨折。
2.开放性骨折。
3.骨折明显移位闭合复位失败者。
4.大于12岁的儿童,骨折端重叠畸形(背靠背)者。
5.田径或体操运动员的肱骨小结节骨折;大于12岁明显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
手术效果
1.切口
自喙突开始,沿三角肌前内侧缘至三角肌结节做一弧形切口,长8~10cm(图12.41.1.2-3)。
2.显露肱骨近端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于三角肌前内缘切开深筋膜,将头静脉及胸大肌拉向内侧,而把三角肌拉向外侧,即可在其近端找到肱骨大、小结节及骨折端。注意旋肱前动脉位于肱骨颈下方,必要时可结扎切断(图12.41.1.2-4,12.41.1.2-5)。
3.骨折复位及固定
清除骨折端血肿及撕脱的骨膜组织。如骨折端显露不充分,可切断肩胛下肌止点腱,纵行切开关节囊,使肱骨近端骨骺得以显露。用巾钳固定骨折近端,把骨折远端外展外旋及屈曲,使骨折端复位。然后,选2根直径2mm的光面克氏针,经皮肤从远端向近端固定骨折端(图12.41.1.2-6A、B)。
4.闭合切口
彻底止血,冲洗伤口,间断缝合关节囊,“8”字缝合肩胛下肌肌腱断端,逐层缝合皮肤切口,并放置引流。
麻醉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仰卧位,患肢外展60°。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当大龄儿童肌肉丰满者,显露肱骨近端遇有困难时,可从锁骨上切断三角肌内侧附着处纤维,再将三角肌拉向外侧,便可充分显露肱骨近端。
2.在复位过程中,切勿损伤骨骺及骺板,尤其是穿入克氏针固定时,应尽量做到与骺板呈垂直方向,以减少对骺板的损伤,防止术后发生骺板部分早闭。
术后处理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