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骨科

腰椎3~5结核病灶清除术

适应证

腰3~5椎体结核病灶清除术适用于:

1.有明显骨质破坏,死骨形成不易吸收者。

2.有脓肿形成不易吸收者。

3.有窦道经久不愈者。

4.有脊髓受压,出现大小便困难,双下肢瘫痪者。

手术效果

1.切口  腹部倒“八”字切口。由外上向内下走行,即由第12肋尖开始,沿下内方髂前上棘内2~3cm下行至耻骨联合上方为止。切口高低,应根据病椎位置而定,腰3~4病变应比腰4~5略高。一般切口长为15~16cm,且从脓肿大的一侧做切口。一侧脓肿清除不彻底时,依病人体质情况,再决定是否做对侧切口(图3.12.1.5-4)。

2.显露病灶  采用腹膜外进路。沿切口方向,上部切开腹外斜肌纤维,下部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在切口中部切开腹内斜肌,腹横肌或钝性分离两层肌肉至腹膜外脂肪,伸入手指,将腹膜与腹横肌筋膜分离开。用大弯血管钳夹住两层肌肉纤维切断结扎,防止出血。在操作中不要切开腹直肌前鞘而误入腹腔。切口下端不要损伤腹壁下动、静脉,脓肿大时可将血管顶向前方或移位于内外侧,因此在做下部切口时,应触摸清楚腹股沟韧带上方血管搏动的位置(图3.12.1.5-5)。切勿损伤髂外动、静脉。

3.三层腹肌切开后,即可显露腹膜,用盐水纱布裹住手指将腹膜、输尿管、卵巢、血管推向中线,露出腰大肌脓肿前内缘至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为止。操作中勿损伤腹膜及输尿管等内容物。一旦损伤,应给予修补。

4.清除病灶  用纱布保护好周围组织,在脓肿中心纵行切开一个小口,吸引器吸净脓汁,扩大脓肿壁切口,用刮匙反复搔刮脓腔及脓肿壁,清除全部干酪样组织和沉积在脓肿底部的死骨。清除完毕后,用温热盐水纱布填塞止血。当脓肿位于腰大肌深部须作扩大脓肿壁时,注意不要损伤骶神经和髂外或髂总血管(图3.12.1.5-6,3.12.1.5-7)。

5.在脓肿内或脓肿外的瘘管寻找椎体病灶。找到病灶后,处理好1~2处腰动、静脉,即可显露出病椎的侧前方,进行骨病灶清除。如椎体仅一侧有破坏和脓肿形成,对侧不明显者,做一侧即可,若椎体两侧均有破坏及脓肿大者,对侧也应做切口进行病灶清除。

6.如病灶稳定,清除彻底,脊柱不稳,可以同时做髂骨移植,如果无条件做一期植骨而脊柱又不够稳定者,可待3~4周后进行后路植骨融合术。

7.关闭伤口  病灶清除完后,冲洗创口,放入异烟肼200mg,硫酸链霉素1g。分层关闭伤口。

麻醉方法

仰卧位,腰部垫软枕,两髋、膝关节保持轻度屈曲位置,并用腿带固定双侧下肢。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安全,亦可硬膜外阻滞麻醉。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勿损伤腹膜,分离腹膜时最好不要直接用手指,应用纱布裹住手指后再仔细进行操作,一旦损伤破口,要及时缝合修补。

2.脓肿大者做下端切口时,不要误伤髂外血管,必须摸清楚血管搏动后方可下刀。

术后处理

1.腹膜撕裂

多见于切口太靠近内侧,把腹直肌鞘切开误入腹腔,已进行过多次手术,长期混合感染窦道形成的病人,因这些病人局部往往粘连严重,在分离腹膜过程时极易产生这一并发症。

2.腰丛神经干损伤

当腰大肌脓肿位于深处时,腰丛神经干可以位于脓腔当中或前方脓肿壁内。如果切开脓肿壁和刮脓腔时不小心就可损伤,如断裂应立即缝合。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