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骨科

膝关节病灶清除+膝关节加压融合术

适应证

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和加压融合术适用于:

1.膝关节全关节型结核,关节面已严重破坏,但病变较稳定者。

2.结核虽已治愈,但关节不稳,或有严重畸形,走路不便。

3.合并继发感染的膝关节结核,脓液已减少,窦道已愈合或缩小。

手术效果

1.切口

前正中切口。自膝关节上10cm处,沿肢体纵轴向下经髌骨前面垂直向下,至胫骨结节稍下方(图3.12.3.6.2-4)。

2.显露病灶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髌骨前面直达髌上囊表面,髌韧带正中剖开,切除髌骨及髌下脂肪垫。将股四头肌腱的两半向内、外侧牵开,自髌上滑囊顶部剥离和切除该滑囊及膝内、外侧滑膜。将膝关节屈曲90°,切断侧副韧带及半月板和交叉韧带,使膝关节向前脱位。进一步切除股骨内、外侧滑膜和关节囊后侧滑膜。此处注意勿伤及腘动、静脉和神经(图3.12.3.6.2-5)。

3.切除关节骨端

在膝关节屈曲90°位置,用宽剥离器保护腘窝处血管、神经,以摇摆钻或板锯与胫骨纵轴垂直位,自胫骨关节面下1cm处截骨。然后在与股骨纵轴成100°~105°角的情况下,自股骨关节面以上1.5cm处截骨。注意股骨与胫骨两截骨面要平行,防止融合后发生膝内、外翻畸形。截骨后使关节融合于170°左右。若股骨或胫骨部仍残留病灶,要彻底刮除,缺损部分可用髌骨块填充(图3.12.3.6.2-6)。

4.加压融合

将下肢伸直位,自胫骨外侧胫骨结节平面,与胫骨干垂直在周径1/2处横行穿入一骨圆针,过对侧骨皮质与皮下,在圆钉顶起的皮肤切一小口,使圆针穿出,随即将加压器两个侧柱下端分别套在该针的两端。在使股骨与胫骨端对合的情况下,以另一骨圆针插入内侧柱上端的孔道内,穿入股骨髁上部内侧的皮肤,该针与胫骨圆针平行的情况下,穿过股骨至对侧皮下,在顶起的外侧皮肤切开小口使针穿出。外侧安放加压器的外侧柱,然后拧紧加压器上的两个螺丝。在两圆针的皮肤处,股骨圆针下方皮肤和胫骨圆针的皮肤处,股骨圆针下方皮肤和胫骨圆针上方皮肤稍延长点切口,以防加压后皮肤受压(图3.12.3.6.2-7)。

5.关闭伤口

冲洗伤口后,将链霉素1g放入关节内。缝合股直肌腱和髌韧带,再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行前、后长腿石膏托固定。

麻醉方法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膝关节屈曲较重,关节切骨后,伸直膝关节,由于腘部组织紧张,也起到骨面紧密对合的作用,为避免骨端术后移位,可用2枚骨圆针交叉固定。

2.由于腘窝部血管和神经紧贴关节囊后壁通过,且有时与该部病变发生粘连,因此,当清除病灶时,要注意避免误伤血管与神经。膝关节伸直时,一定要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若因伸直膝关节而引起足背动脉的搏动减弱或消失,则宁可增大膝关节的屈曲度或适当多切除一些骨质,也决不可使血管受到损伤。

3.为使截骨面平整,增加骨端的稳定性,应争取一次完成截骨。使关节融合于170°左右的角度。同时应注意骨端。勿切除过多,以免肢体过短,影响功能。对小的孤立性病灶用刮匙刮除后,可利用切下的髌骨进行植骨。

4.加压融合的力量不宜过大,以钢针稍呈弯曲状即可,如骨端骨质疏松明显,则不宜行加压融合,应改用钢针交叉固定术。

术后处理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