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肩肱关节融合术适用于:
1.肩关节外展功能丧失。
2.胸锁关节及肩锁关节的活动度正常。因胸锁关节有60°的活动度,肩锁关节有30°的活动度,因而肩胸间最大的代偿活动可达90°,经过锻炼还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手术效果
1.切口
以肩峰为中心,由前向后做倒U形切口(图3.25.1.3-3)。
2.显露关节
沿肩峰切除三角肌附丽部,并自内侧纵行劈开三角肌,切除肩峰下滑囊及部分关节囊,显露出肱骨头软骨面,关节盂及肩峰下面。
3.清除软骨面
将肱骨头和关节盂的软骨面,肩峰下的关节囊以及结缔样组织清除干净。
4.做骨槽
在肱骨大结节内侧凿一约3cm深,基底宽约1cm的楔形骨槽。
5.切断肩峰
剥离肩峰外侧端骨膜,在距肩峰2.5cm处,将肩峰做部分切断,造成不全骨折(图3.25.1.3-4)。
6.外展固定
以肩峰平面为标志,保持肩关节外展位,一般对麻痹性病人,以外展60°,前屈20°,外旋15°为宜,定位后用2根斯氏针穿过肱骨头及肩胛盂进行交叉固定。
7.植骨
将肩峰下折,嵌入大结节部凿好的楔形骨槽内,再把从骨槽凿下的松质骨植入肩胛盂,肱骨头及肩峰之间(图3.25.1.3-5),不足时,可凿下肱骨头邻近部分骨质补充。
8.缝合
先检查固定及位置保持情况,如钢针固定可靠,外展可达90°,肘内收可贴胸,即可按层缝合伤口。
麻醉方法
选用高位硬膜外或全麻。平卧位,患肩垫高。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当提肩胛肌及前锯肌肌力正常时,肩关节固定于外展位置于45°~55°,前屈及外旋各15°~25°。
2.如前锯肌麻痹,则肩融合外展勿超过75°,因为肩关节运动依赖提肩胛肌拉动肩峰,借胸锁关节的活动,但总活动量不超过45°,如外展度数过大,则由于上臂重力关系使肩胛下垂,牵拉斜方肌,使其力量减弱,我们同时将斜方肌止点下移,增大其力臂,可使外展活动度增加。
3.如斜方肌肌力较差,其他肌均麻痹,肩应融合于外展30°~45°,对姿态及功能均可取得一定改善。
4.进行肩融合术前,所有肩内收挛缩,均应事先矫正。
5.融合前屈过大,会向前牵拉前锯肌形成翼状肩,但如<15°时,则对功能将无大的帮助。
6.其他因素:①脊柱侧弯:肩融合后对侧弯无影响,但已有较重的胸段侧弯,会影响肩胛骨的运动;②两侧肩麻痹须融合时,对外展旋转的角度最好有10°~20°差异,以便于协调动作;③肩关节融合术,因接触面小、肱骨下垂重力大,有的报道融合率不及50%,因此在手术设计及术后处理均显得十分重要;④对年龄较大有肩锁关节功能障碍时,可切除锁骨外端约2cm,以增强肩胛骨的活动。
术后处理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