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髋关节后脱位切开复位术适用于:
1.新鲜髋关节后脱位,经闭合复位失败,疑有破裂软组织圈套股骨头或填塞髋臼者。
2.陈旧性髋关节后脱位经患肢骨牵引及手法复位失败,或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或骨折者。
手术效果
1.切口
采用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图3.6.7.1-5)。切口始于髂嵴的中部,沿髂嵴向前至髂前上棘,然后转向髌骨外侧缘方向延伸15cm左右。切开浅、深筋膜,将臀中肌及阔筋膜张肌连同髂骨外板骨膜做骨膜下剥离,分离后的间隙填以干纱布垫压迫止血;在髂前上棘之下约2.5cm处有股外侧皮神经于缝匠肌表面经过,将其游离后向内侧牵开;于髂骨内板的前部剥离翻转髂肌。由阔筋膜张肌与缝匠肌间隙深入解剖,切断缝匠肌在髂前上棘的肌起,将其向远侧内侧牵开。将阔筋膜张肌向远侧外侧牵开,显露股直肌在髂前下棘处的肌起及髋臼上缘的股直肌反折头,在距起点约1cm处切断股直肌腱及其反折部,游离股直肌上部后,将其向远侧翻转暂缝合一针固定在切口远端;此操作中应注意保护股神经进入股直肌的分支。在股直肌的深层为一层筋膜脂肪组织,其中有旋股外动、静脉的分支;约在髋关节下方5cm处可见到旋股外侧动、静脉的升支,可将其结扎切断。至此,髋关节囊的前部及股骨干上方前部得以显露(图3.6.7.1-6)。
2.显露髋臼,探查股骨头
于关节囊的前上部做一T形切口,该切口的纵行部分距髓臼缘1cm处起,至关节囊的中下交界处止,切口走向与股骨颈纵轴相平行;切口的横行部分从纵切口的起点分别向前后与髋臼缘平行延伸。显露髋臼后,清除臼内的血块及机化组织。臼缘的小骨折块,特别是不承重部分的小骨折块可将其切除,但对髋臼上缘较大的骨折块应予以复位和内固定。术中若发现股骨头穿过髋处展肌或髋后侧外旋肌群,甚至发现坐骨神经勒住股骨头颈时,应注意保护坐骨神经,轻轻拨移或分割肌肉,将股骨头颈解脱出来,如有破裂的关节囊和韧带卡缠股骨头颈时,应适当扩大裂口到不妨碍股骨头还纳为止(图3.6.7.1-7)。
3.复位股骨头
彻底清除阻碍复位的因素之后,将髋关节屈曲90°,并向上牵引,同时将髋外展,向前推挤大粗隆,股骨头即可顺利滑入髋臼。
4.缝合手术切口
修补缝合关节囊及断裂的韧带。原位缝合切断的肌起,依层次缝合切口。
麻醉方法
选用腰麻、硬脊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仰卧体位,术侧臀部用枕垫高,使与手术台面约呈30°。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正确掌握关节囊T形切口技术,可避免损伤穿过关节囊进入股骨头颈的血供,且关节囊可在臼缘留一“袖口”,便于关节囊的修复。
2.对合并髋臼上缘稍大骨折块的处理应十分慎重,力争复位,确实固定,保持关节面光滑。
3.清理髋臼和股骨周围粘连缠绕组织时,应注意勿损伤其软骨面,以免引发术后并发症。
术后处理
患肢皮肤牵引或髂骨牵引4周,亦可做一髋人字石膏固定髋关节于轻度外展和中立位,3周后拆石膏,开始主动活动练习,辅予理疗,4周后可开始扶拐不负重行走,术后6周方可逐步负重行走。
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髋关节脱位后股骨头血供严重障碍,或血供损害虽不严重,但未获早期治疗,常并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继发股骨头退行性病变。
2.坐骨神经炎 脱位损伤坐骨神经,症状可持续1~2年之久。若X线片发现坐骨神经附近有骨片存在或坐骨神经症状持续4周以上不减者,则有手术探查坐骨神经的指征。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