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骨科

经口枢椎齿状突切除术

适应证

经口枢椎齿状突切除术适用于:

1.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自发性寰枢椎脱位和颅骨牵引不能复位的创伤性寰枢椎脱位,齿状突骨折,病人有明显症状,影像学检查证实延髓-颈髓前方受压。

2.斜坡下段和枕骨大孔区腹侧肿瘤(尤其位于硬膜外者),基底动脉下段或椎动脉-基底动脉交界处动脉瘤。

手术效果

1.软腭切开

用Davis或Whitehead牵开器扩开口腔,将舌压向下方。下咽部用抗生素纱条填塞。在显微镜下,沿中线切开软腭,接近悬雍垂时,切口绕向一侧。用缝线将切开的软腭分别牵向两侧。

2.咽后壁切开

咽后壁切口主要有三种:“U”形、类弧形和直线形(图4.13.10-4)。采用“U”形,显露较好,但最后缝合时比较困难。除需作较广泛的侧方显露者外,一般选用直线形切口。切开咽后壁粘膜、咽缩肌、咽颊筋膜、椎前肌肉和前纵韧带后,向两侧游离,显露斜坡下端、寰椎前弓(二者可能融合)和枢椎椎体。

3.寰椎前弓和齿状突磨除

用高速微型电钻逐步磨除寰椎前弓中段,宽1.5~2.0cm,切除前弓与齿状突间的脂肪或纤维结缔组织,显出齿状突后,将其亦逐步磨去(图4.13.10-5)。齿状突后方的韧带若明显增厚或钙化,应切除,直至显出硬脊膜达到彻底减压为止。

对斜坡下段和枕骨大孔区腹侧肿瘤,应根据肿瘤部位和大小,决定骨质磨除范围。显出肿瘤后,逐步切除之。对椎基底系统动脉瘤或硬膜内肿瘤,尚需切开硬膜,再处理动脉瘤或肿瘤。

4.缝合

严格止血,用抗生素盐水反复冲洗后,用5-0可吸收线先后缝合咽后壁粘膜下肌层和粘膜。插入鼻胃管。用3-0可吸收线缝合软腭。

麻醉方法

仰卧位,在局麻或全麻下做气管切开,经气管切开维持全麻。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显露要充分

切开软腭后,足以显露上自斜坡下部下至颈2~3间隙的病变;如果仅为处理颈2椎体水平的病变,甚至无需切开软腭,将之缝吊一针向前牵开即可。虽则在中线两侧1.5~2cm处有舌下神经、椎动脉和耳咽管,但横向3~4cm的显露已足以处理该处病变。若仅为显露切除齿状突,则横向分离2.0~2.5cm即可。口腔入路术野较深,操作较难,但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借助于微型钻等,可以达到前路减压的目的。

2.保持颅颈交界处稳定

对颅颈交界处不稳定(如寰枢椎脱位)病人,术前应注意头颈部制动(佩带颈领或颅骨牵引);术中可在前路减压同时取髂骨块嵌入寰椎侧块和颈2椎体(或上关节突)前方磨成的骨槽内,行一期植骨融合(也可做二期后路植骨融合);术后用适当的支架或石膏背心,或颅骨牵引。

3.止血和缝合

软腭和咽后壁的出血,可用棉片压迫或弱电凝控制,不宜用强电凝,以免组织皱缩后给缝合带来困难。缝合要轻柔稳准,咽部有慢性炎症粘膜脆弱者尤应注意,否则可造成组织撕裂,缝合愈加困难。

术后处理

1.术后经胃管鼻饲,并按气管切开护理,一周后撤除胃管和气管切开导管。

2.术后一周内应特别注意口腔护理。

3.注意保持颅颈交界处稳定,同时避免发生褥疮。多数病人需做二期后路植骨融合固定术。

 

1.感染

感染是不少学者担心的问题,但国内一组手术近200例,无一感染。Pasztor 8例中亦无感染发生。其他学者的结果亦相仿。

2.脑脊液漏

磨除齿状突时,应尽量避免损伤硬膜,只要硬膜完整,当无脑脊液漏之虞。但若硬膜破损,要分层严密缝合硬膜、咽后壁粘膜下肌层和粘膜,也多可避免。缝合硬膜困难时,可取筋膜、肌块覆盖其上,用生物胶粘合,再严密缝合咽后壁。局部用抗生素纱条填压。术后取半坐位并做腰段脊髓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数天。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