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适用于:
1.3个以上多椎间隙病变的颈椎病。
2.累及2个椎体以上长度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手术效果
1.手术切口
对累及2~3个椎体节段的病变,仍采用一侧颈前部横切口;对累及3个以上椎体或椎间隙病变,做一沿胸锁乳突肌前缘的斜切口,并斜行切开颈阔肌,可以增加上下颈椎的显露范围(图4.17.5-1A)。将胸锁乳突肌和颈动脉鞘牵向外,气管和食管牵向内,直到显露颈椎椎体前面和病变椎间隙,定位同Cloward法颈段脊髓损伤前路减压术。
2.椎体中部切除
将预定切除椎体的上下椎间盘以刮匙切除,然后用普通咬骨钳和高速微型钻切除其中部各1.2cm宽,包括上一个正常椎体的下缘和下一个正常椎体的上缘中部也切除同样宽度,做成一个直立的长方形骨窗(图4.17.5-1B),深度达到椎体后面皮质骨,有的部分可露出后纵韧带和增生的骨嵴。
3.骨性压迫物切除
此步骤最好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在形成的骨窗底部,可见到各椎间隙平面有横列的增生性骨嵴,以显微剥离子将各骨嵴与后纵韧带分离,然后以超薄的Kerrison咬骨钳分小块地切除。对骨嵴较厚处,以微型金刚砂钻头削薄后再行切除,直到几个骨嵴全部切除,显露正常的后纵韧带。对骨化的后纵韧带,在以微型钻切除椎体后面皮质骨后,即可发现条块状的韧带骨化区,可在骨化区的边缘处以显微剥离子与未骨化的韧带剥开,然后以超薄的Kerrison咬骨钳分小块地切除骨化区(图4.17.5-2),显露出硬脊膜。对于明显增厚的后纵韧带,并具有压迫性或将发展成骨化区者,亦应予以切除。
4.植骨融合
取自体髂嵴骨质,其长度较骨窗长度长1cm,在颈椎骨窗的上下两端各做一凹入的骨槽,将取下的髂嵴骨片精心修整,使之与骨窗相适合,骨片的宽度要较骨窗左右宽度大1mm,厚度要较椎体前后径小3~4mm,骨片两端做成凸出部。骨片备好后,在麻醉师用力牵引病人头部时,术者将髂骨片轻轻打入,使骨片两端凸出部嵌入骨窗两端的凹入骨槽内(图4.17.5-3A、B)。为防止骨片脱出,应将前纵韧带缝合,并将两侧颈长肌内侧缘拉拢缝合;亦有采用钢板和螺钉固定的方法,减少植骨脱出,并能早期离床活动。
此外,Kim等(1998)和其他一些学者应用多孔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植入物代替自体髂骨植于椎体切除处。骨细胞沿孔壁生长伸延,最终与两端椎体相融合。70例术后观察1年以上,脊柱序列良好。
5.切口缝合
颈椎椎体前置硅胶管引流,深筋膜、颈阔肌、皮下组织和皮肤逐层缝合。
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仰卧位,两肩胛间垫枕,颈部稍伸,头向切口对侧倾斜15°。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切除多平面骨嵴和骨化的后纵韧带时,由于颈髓大多处于严重的受压状态,经不起手术器械的触动,故操作时必须轻柔、准确,因而最好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剥离和切除骨嵴与骨化韧带使用的器械不能过大、过厚,应使用显微剥离子剥离,以前端1.5~2mm厚的超薄Kerrison咬骨钳对骨嵴和骨化韧带行分块切除,不能向下压迫或触动脊髓。当骨性压迫物较厚切除困难时,还需以微型钻磨为薄层骨片后再以Kerrison钳切除,做到手术不加重神经症状。
2.修整好一个适合骨片是一细致而费时的工作,要多次与颈椎骨窗的大小相核对,骨片大些时必须一点一点的修减,一旦修整的过多,骨片太小,植入后不能与骨窗紧密接触,术后容易脱出,故修整髂骨片时要特别耐心,做成适合的骨片植入。
术后处理
1.术后头颈两侧置砂袋予以制动。
2.术后卧床时间4~6周。
1.术后血肿。在手术后1~2d内应密切观察手术局部的肿胀情况,如发现呼吸困难,怀疑局部有血肿时,应迅速打开伤口进行处理。
2.术后神经症状加重。应分析原因,如有出血或髂骨柱打入过深压迫脊髓时应再次手术。
3.骨柱脱出。影响下咽功能时,应取出重新植入。
4.声音低粗和嘶哑。术中损伤喉上和喉返神经所致。喉上神经由迷走神经发出后与甲状腺上动脉伴行,向内进入喉内支配咽下缩肌、环甲肌和喉黏膜,受损后声音低粗,喉部无感觉;喉返神经邻近甲状腺下动脉,向上内走行于气管和食管间沟的外缘,进入喉内支配声带的运动,损伤时一侧声带麻痹,声音嘶哑。故术者必须熟悉迷走神经和其两个主要分支的走行和解剖关系,当分离和切断甲状腺上、下动脉时必须注意保护两神经,如因牵开器牵拉压迫过久致声音嘶哑时,应放松牵开器。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