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中老年病人,背痛、下肢麻木、无力,症状缓慢发展,逐渐行路困难;CT和MRI检查显示椎管后壁“V”字形钙化灶,脊髓受压前移,即可考虑骨化黄韧带切除术。
手术效果
1.以病变平面为中心做背中线切口,长10~12cm,分开椎旁肌,显露3个棘突和椎板,牵开器牵开椎旁肌到关节面内缘,显露术区。
2.切除病变平面上方和下方的棘突和椎板。由于骨化黄韧带常与椎板和关节突互相融合,在外侧部分较厚,而在中线部分无骨化或骨化不多,故应先切除棘突和椎板的中间部分,再向两侧咬除增厚和骨化的黄韧带和其上下椎板。咬除病变时必须十分小心,因骨化的黄韧带与硬脊膜粘连很紧密,甚至骨化可延伸到硬脊膜,稍一不慎即可撕破硬脊膜,故当咬骨钳前端深入骨化灶深面有困难时,可改用高速微型钻将骨化病灶磨薄,然后应用超薄的Kerrison咬骨钳分小块逐渐咬除,包括增生肥厚的关节面,彻底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受压。
3.此手术一般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故不需植骨融合或金属螺钉固定。逐层缝合切口。
麻醉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由于骨化灶常与硬脊膜紧贴,甚至骨化伸延到硬脊膜,故病灶切除时,不可操之过急,应耐心剥离,分小块切除或以高速微型钻磨薄后切除,防止损伤脊髓。
2.本病可伴发椎间盘变性、后纵韧带骨化等,术中根据情况做相应处理。
术后处理
1.术后仰卧或侧卧,最好卧硬板床。翻身时应使身体平直,避免扭曲。
2.注意创口引流有无脑脊液流出,如脑脊液流出较多,应考虑提前拔除引流。一般引流在术后24~48h拔除。
1.硬脊膜外血肿
椎旁肌肉、椎骨和硬脊膜外静脉丛止血不彻底,术后可形成血肿,造成肢体瘫痪加重,多在术后72h内发生。即使在放置引流管的情况下也可发生血肿。如出现这种现象,应积极检查,清除血肿,彻底止血。
2.脊髓水肿
常因手术操作损伤脊髓造成,临床表现类似血肿。治疗以脱水、激素为主;严重者如硬脊膜已缝合,可再次手术,开放硬脊膜。
3.脑脊液漏
多因硬脊膜和(或)肌肉层缝合不严引起。如有引流,应提前拔除。漏液少者换药观察,不能停止或漏液多者,应在手术室缝合漏口。
4.切口感染、裂开
一般情况较差,切口愈合能力不良或脑脊液漏者易发生。术中应注意无菌操作。术后除抗生素治疗外,应积极改善全身情况,特别注意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的补充。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