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口腔科

腮、颌颈联合根治术

适应证

腮颌颈联合根治术适用于:

1.腮腺恶性肿瘤已累及附丽于下颌升支内、外侧的肌肉、骨膜或骨质者。这类病人的临床表现常有肿块固定、张口受限等。

2.从腮腺深叶发生的恶性肿瘤,充满下颌后窝,已有扩展到下颌骨后面的可能时。

手术效果

1.颈淋巴清扫术

完成全颈淋巴清扫术。由下向上清扫至上颈部,手术切除标本与下颌骨下缘及颈内静脉上端相连。

2.耳屏前切口

一般取耳屏前S形切口,其下端与颌下切口相连。如肿瘤已侵犯皮肤,需同时在肿瘤外围的正常皮肤处作切除(图10.4.3.9.6-1)。

3.腮腺切除术

根据肿瘤的性质及对面神经侵犯的程度,决定是否保留面神经或其主要分支。具体手术步骤参见“腮腺切除术”。

4.截除下颌骨

根据肿瘤侵犯的程度,确定在下颌骨体部截断下颌骨的部位。一般应将下颌骨升支全部或部分切除(图10.4.3.9.6-2,10.4.3.9.6-3)。

5.去除肿瘤及切除标本

继续切除腮腺深叶的肿瘤,此时可将手术标本向上翻,分离颈内动静脉,保护迷走神经,双重结扎颈内静脉上端并切断,取下手术标本。

6.关闭切口

充分冲洗伤口后,仔细止血,有可疑翼丛出血时,应用止血海绵填塞和缝扎止血,可将残余的翼内肌或翼外肌缝在一起,有助于消灭无效腔和止血。伤口的上部和下部均应放置负压引流。分层关闭手术切口。

麻醉方法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取仰卧位,肩背部垫小枕,使头转向对侧并后仰。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全颈淋巴清扫术注意要点

颈淋巴清扫术涉及一侧全颈,创面大,对组织的创伤也大,加之颈部解剖复杂,有重要的神经血管需要保护,这就要求术者非常熟悉局部解剖,同时高度注意、慎重处理术中的重要步骤和环节,才能避免发生意外。

(1)在清扫锁骨上三角时,应高度注意和警惕胸导管、胸膜囊顶、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撕裂损伤,以免发生乳糜瘘、气胸及不易控制的大出血和空气栓塞。要注意检查创面,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免留后患。

(2)应特别注意保护迷走神经、膈神经、臂丛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舌神经和面神经。术中需剪断颈丛神经,清扫的组织才能游离,其原则是明确膈神经及臂丛后再剪断颈丛。

(3)对重要血管的处理要牢靠,颈内静脉的近、远心端、颌外动脉的近心端、颈外静脉的近、远心端均应双重结扎。

(4)长时间的暴露颈总、颈内动脉和手术操作刺激颈动脉窦,常致血压下降和颈动脉窦综合征的发生。术中以0.5%普鲁卡因液浸洒于血管周围,并以1%普鲁卡因作颈动脉窦外膜下封闭,即可避免此种反射发生。

(5)整个手术应抓住两个重点,即保证安全和力争清扫彻底。特别应注意的是:由于颈部解剖复杂,稍一疏忽就会造成意外损伤,所以手术开始时术者都比较慎重,清扫也较彻底。而当手术进行到颌下和颏下区时,术者常感到疲劳,加之此区解剖比较熟悉,手术进行的节奏快,思想上容易放松,忽视了清扫的彻底性,所以术后在此区复发的病例屡见不鲜。

此外,位于颏下区颈深筋膜浅层与下颌舌骨肌之间的颏下淋巴结群、下颌骨下缘深面和颌下腺浅面的颌下淋巴结群(特别是位于颌外动脉在下颌骨下缘向上走行处的淋巴结)、与颈外静脉两侧伴随的颈浅淋巴结群及沿颈内静脉(特别是位于颈动脉分支部平面、肩胛舌骨肌中央腱平面和面总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处的淋巴结)和副神经两侧分布的颈深淋巴结群,均应作为颈淋巴清扫术的重点,以保证颈淋巴清扫术的效果和质量。对此,术者应有明确的概念和认识。

2.下颌骨切除术注意要点

(1)注意避免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面神经下颌缘支在颈阔肌深面,颌外动脉和下颌下缘相交处经过。在结扎颌外动脉及面前静脉时应显露并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

(2)是否作颈外动脉结扎可根据情况而定,一般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分别结扎颈外动脉分支,如颌外动脉、下牙槽动脉等而不做颈外动脉结扎。在切断喙突的颞肌附着时,刀尖应紧贴骨面,或用长弯剪刀向骨面方向,紧贴骨面逐步剪断,避免损伤颌内动脉。

(3)下颌骨升支部肿瘤已穿破骨膜侵及嚼肌者,在切除时,应尽量不损伤腮腺组织,如有损伤应予缝合,避免术后创腔内发生涎液聚留,影响愈合。

(4)应尽可能保留健康的牙龈黏膜,便于缝合。

3.腮腺肿瘤切除术注意要点

本手术最关键的步骤为解剖面神经以及防止损伤面神经。一般面神经总干位置恒定,解剖标志清楚,局部结缔组织疏松,故易于寻找。但总干位置较深,该区域较狭窄,加上术中出血,而且总干和分支可因肿瘤生长而发生移位,因此,显露总干仍可遇到困难,甚至将其误伤,尤其是腮腺肿瘤术后复发病例和肿瘤在腮腺深叶病例,在作皮肤切口和翻瓣时,即有可能误伤面神经;其次,解剖面神经时分离方法不当,如分离方向与总干及分支方向不一致,分离时没有贴紧神经干和分支表面仔细剥离,越过面神经平面使面神经与深部组织分离、剪开腮腺时未遵守正规操作技术、解剖动作粗暴或术中随意牵拉、镊夹以及挤压面神经等,均可损伤面神经;此外,术中盲目钳夹止血以及当肿瘤与面神经粘连而粗暴分离时,更易损伤面神经。因此,术者除要熟悉局部解剖外,还需掌握正规的操作技术。

再则,对腮腺混合瘤病例,应防止术后肿瘤复发。至于肿瘤术后复发的原因,一般认为是肿瘤包膜不明显,且瘤细胞常侵犯包膜,甚至浸润至包膜外的组织中去;也有认为是肿瘤的多中心生长所致。因此,应将肿瘤与腮腺一并切除,但应保留面神经。

术后处理

腮颌颈联合根治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下颌骨切除后,尤其是下颌骨前部切除后,可能发生舌后坠。特别在手术结束后,病人尚未清醒时,如拔除气管导管,易发生呼吸困难。如出现舌后坠,应立即将舌拉出,放入口咽导管,吸净口内分泌物,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应作气管造口术。

2.这种手术创面较大,应注意术后伤口出血或出现血肿。密切观察病人血压、脉搏的变化、手术区肿胀情况、伤口引流液的性质和量以及呼吸道是否通畅。

3.根据负压引流管引流出的伤口渗液的性质和量,决定拔除引流管的时间。一般在术后第3天拔除。

4.术后3d内输液或鼻饲全流。术后应注意加强营养,调整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5.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注意口腔清洁护理。

6.术后次日,可用乳胶小圈作颌间固定,防止下颌偏位。

7.伤口包扎  颈淋巴清扫术的伤口,现大多采用负压引流,这是比较理想的。此法引流比较彻底,负压环境促使皮瓣紧贴创面,利于愈合,同时还可减少感染机会。由于不需加压包扎,病人感觉舒适。因条件限制不能作负压引流者,也可采用烟卷式或半管引流,伤口多层敷料覆盖后加压包扎,这就要求既达到加压目的,减少伤口渗血,又要防止影响呼吸。

8.体位  术后取平卧位,头偏患侧(全麻者应注意呕吐物污染伤口)。病人清醒后,如无血压下降,可采用低坡卧位,更有利于呼吸和创口引流。

9.保持呼吸道通畅  这对加压包扎伤口的病人非常重要。对此种手术的病人,均要随时清除口、鼻、咽腔的分泌物,吸出黏稠的痰液,并密切观察病情,检查有无舌后坠或血肿压迫呼吸道并及时妥善处理,必要时应作气管造口(切开)。

10.保持引流通畅  应随时检查负压引流管是否通畅,能否保持持续吸引。在正常情况下,无论负压引流还是烟卷或半管引流在术后2~3d均可拔除引流管。对加压包扎者也应注意伤口出血。

11.防止伤口感染  除在术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外,在术后应使用抗生素。口腔内有伤口的联合根治术后,应作定时的口腔清洁护理。一旦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调整和增加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并保证伤口引流通畅。常规给予止痛剂。

12.术后第7天拆除缝线,定期复查。

13.术中未保留副神经者,应嘱其加强肩、臂部功能锻炼,以免肌肉萎缩。

14.下颌骨切除术的术后处理要点

(1)认真观察,并使呼吸道保持通畅。

(2)如为全麻应在清醒后尽早戴斜面导板,或在次日晨作颌间牵引,以防止残留下颌骨移位。

(3)注意口腔清洁护理。

(4)管喂或鼻饲全流饮食。

(5)给抗生素预防感染。

(6)术后24h拔除引流条。

(7)术后7d拆线。

 

1.皮瓣坏死 多与切口设计不当、伤口感染和术前放疗致血运不良有关。一旦伤口感染坏死发生,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常致创口哆开、组织脱落,严重者可有颈动脉裸露甚至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后果。所以关键在于早预防和早处理。早预防:设计切口力求合理,防止血运不良,预防感染方法同前;早处理:发现皮肤感染、坏死,即应加强换药,控制感染,通畅引流,等坏死组织脱落,创面清洁后,以植皮或皮瓣修复的方法消灭创面。颈动脉裸露,需湿敷换药,待肉芽组织生长并清洁后再以上述方法处理。

2.迷走神经损伤  常因未充分游离颈血管鞘就切断颈内静脉而误伤。此时应作立即吻合。

3.胸导管损伤  左侧颈淋巴清扫术中,在解剖锁骨上三角的内下角时,易损伤胸导管,故应特别仔细小心。如发现带有细小脂粒的乳糜液溢出时,应仔细寻找破口,确切地予以缝扎。若术后发现引流液中有乳糜液,应立即停止负压吸引,禁食,给予静脉输液,局部加压包扎,瘘口可望愈合。若无效,则应当机立断,打开伤口探查,找出瘘口进行荷包缝合。

4.大血管损伤  颈内静脉损伤多在锁骨上三角区处理其下端时发生,也可在处理其颈上段时发生。前者危险性较大,静脉破裂或结扎线松脱,近心端血管内产生负压,可将空气吸入。如空气进入量大,可使右心输出量骤减,形成空气栓塞。病人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呼吸、循环障碍,甚至死亡。后者则出血量很大,如不能及时得以处理,也会发生危险。故在静脉破裂或结扎线松脱时,立即压迫破口出血处,仔细分离静脉下(上)端,钳夹后妥善结扎。预防这种严重情况的发生,关键在于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一定要先双重结扎其近(远)心端后,再切断静脉,并再补加贯穿缝合1针。无论在处理颈内静脉下端或上端,其结扎切断的平面不宜太低(高),一旦破裂也便于处理。同时,静脉残端部分不要游离,即使静脉结扎线松脱,其残端不致于因回缩而难以寻找。对术后的颈内静脉断端出血的处理常非常棘手,在不能钳夹止血时,可用碘仿纱条填塞止血,15~20d后可望静脉封闭并止血。颈动脉破裂比较少见,多发生在术后伤口感染。皮瓣坏死脱落,创口哆开,颈动脉裸露,如不能控制感染而继续发展,则会导致颈动脉破裂、大出血。继而出现低血压、出血性休克,此时结扎,死亡率很高。所以必须在补足血容量的情况下,再行结扎。结扎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均会造成脑组织缺氧、偏瘫、失语,甚至死亡,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术后伤口内小血管出血,多因止血不彻底引起,表现为术后引流量过大,如24h引流量超过500ml,应打开伤口,重新止血。

5.如口内用游离植皮或带蒂组织瓣修复者,其并发症参见有关章节。

6.有关下颌骨切除术的并发症。

(1)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其主要原因包括:①切口没有在下颌下缘下1.5cm的距离,而是偏高;②在翻瓣过程中,未在颈深筋膜浅层的深面进行,下颌缘支受到损伤;③在结扎颌外动脉和面前静脉时未再一次检查保护下颌缘支,结扎的部位不在下颌下缘的下方和内方,而偏向外方,易于损伤。如为术中牵拉所致损伤,可以恢复。

(2)创腔内出血及呼吸道梗阻:一般在一侧下颌骨切除术后不易产生呼吸道梗阻,但若有创腔内出血,颜面部作了加压包扎,致使口底、咽侧因血肿而引起呼吸困难。这时应作止血及引流处理,必要时需清除血肿或作气管造口。对于难于控制的下颌升支内侧处出血,应重新打开伤口探查止血,或在出血处填入止血海绵,再用长的碘仿纱条填塞止血。于术后10d、14d分次抽出碘仿纱条,效果较可靠。

(3)关系错乱:一侧下颌骨切除后,健侧因肌肉牵拉而向内倾斜移位。术后次日晨应及时作颌间牵引,或戴斜面导板。

(4)腮腺涎液流入创腔:主要原因是手术中误伤了腮腺,未作处理,而形成内瘘。一是要将涎液从口内或颌下部引流;二是加压包扎,一般都可以治愈。若在一定时间内仍未好转,可考虑腮腺部放射线照射或手术封闭涎瘘。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