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舌下腺囊肿是涎腺中较常见的囊肿。囊肿长大时可影响口腔器官功能。故应手术切除。
手术效果
1.切口
在舌下皱襞的外侧,沿导管走行方向,前自下颌尖牙相对部位,后至第1磨牙远中相对部位,作一弧形切口(图10.4.1.1.3-1)。
2.显露舌下腺
沿弧形切口切开口底黏膜。接着用弯止血钳插入切口,在黏膜创缘与舌下腺(和囊肿)之间行钝性分离,以显露舌下腺和囊肿。
3.分离
舌下腺显露后,先分离舌下腺和囊肿之外侧部和前部,即从下颌骨内侧分离舌下腺,逐渐游离舌下腺的外侧部与底部(图10.4.1.1.3-2)。接着在其内侧部和后部仔细分离。因舌下腺内侧与颏舌肌之间有颌下腺导管、舌神经以及舌深动静脉等重要结构(图10.4.1.1.3-3,10.4.1.1.3-4)。
故术中需光线充足,手术野清楚,在明视下细心找出颌下腺导管,剪断舌下腺前份的小分泌管,用骨膜剥离器保护好颌下腺导管等上述重要结构,用组织钳夹住舌下腺前端并将其提起,用弯血管钳沿舌下腺内侧面分离,直达下颌舌骨肌后缘(图10.4.1.1.3-5)。
4.摘除
此时舌下腺已基本游离,最后在颌下腺深份的后端将舌下腺全部分离,完整摘除舌下腺和囊肿(图10.4.1.1.3-5)。
5.缝合
以生理盐水冲洗创口,仔细结扎出血点。最后,由后向前缝合口底黏膜切口,并放置橡皮片引流(图10.4.1.1.3-6)。
麻醉方法
成人可采用舌神经阻滞麻醉,小儿则需在全麻下手术。手术体位以半卧位为宜,但亦可取仰卧位。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口底黏膜的切口应在舌下皱襞与下颌骨内侧间的中线上,以利缝合创口,并可避免损伤颌下腺导管。在分离舌下腺内侧和后部时,应保护好颌下腺导管等重要结构。术中囊壁破裂时,可吸出囊液,再摘除舌下腺,囊壁尽量去除。此外,对于已波及颌下区的舌下囊肿,也可采用本法,不必从颌下区进路切除囊肿。术末应仔细检查创口,结扎出血点,以免口底血肿形成,导致上呼吸道通气障碍。避免舌下腺囊肿术后复发的关键是摘除患侧舌下腺,因此,术中需将患侧舌下腺完整摘除。
术后处理
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术后24~48h抽除引流条,术后6~7d拆除缝线。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主要并发症有血管损伤、颌下腺导管损伤、舌神经损伤和术后出血。因此,术者必须熟悉手术区的应用解剖,并应强调,术中光线充足,手术野清晰,同时在妥善保护好颌下腺导管、舌神经和舌深动静脉的前提下,细心分离舌下腺的内侧和后部。其次,术中应注意减少创伤,彻底止血。最后,缝合创口黏膜时要避免将颌下腺导管缝扎在一起而导致导管阻塞。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