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中心性脾肾分流术适用于:
1.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反复上消化道出血。
2.肝功能尚好,无腹水及黄疸。
3.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曾有上消化道出血历史。有腹水但在术前经治疗后短期内腹水消失或显著减退。
手术效果
1.切口 上腹部横切口或起自左侧第11肋间的弧形切口(图12.15.2.2-2)。
2.切除脾脏 方法见儿童脾脏切除术,但因门静脉高压时脾肾韧带及脾膈韧带处常有较多的侧支循环,故在切开脾肾韧带时,应以钳夹后从中间切断,两侧分别结扎,以防出血(图12.15.2.2-3)。
3.分离脾门时,将脾动脉与脾静脉分别予以结扎。切除脾脏后,将胰尾及胰腺体部向前翻起,小心钝性分离脾静脉。在分离过程中分别结扎来自胰腺的小静脉分支,一直分离至腹主动脉前方。在胰腺下缘、靠近肾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的前方解剖出肾静脉(图12.15.2.2-4)。
4.在接近主动脉之前,从胰腺后方解剖出一段脾静脉,分次结扎来自胰腺的小静脉分支,以无损伤血管吻合钳钳夹脾静脉近端,斜行切断脾静脉,在相对应的部位用无损伤血管钳钳夹肾静脉。切开肾静脉,切口长短应与脾静脉切断缘的口径一致。用5-0 Prolene线(或丝线)连续缝合后壁,使血管边缘外翻,然后吻合前壁。吻合后依次先松开肾静脉的钳夹,后松开脾静脉的钳夹。如有出血,先压迫,如仍不能止血时,局部缝合止血(图12.15.2.2-5A、B)。
吻合后吻合口位于腹主动脉前(图12.15.2.2-6)。吻合前后在大网膜的静脉测量门静脉的压力。
麻醉方法
基础麻醉加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体位为仰卧位,右侧略垫高。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中心性脾肾分流术中因胰腺体尾部要广泛游离,并须结扎来自胰腺的多支小静脉,在此过程中,应妥善保护胰腺组织,防止损伤术后并发胰瘘。
2.分离腹膜后组织切开后予以结扎,防止损伤乳糜管导致术后乳糜腹水。
术后处理
中心性脾肾分流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术后常规禁食、输液、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分流术后应继续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肝治疗。
3.在门腔分流及脾肾静脉分流术后,不须胃肠减压。但在肠腔分流术后,常需要胃肠减压,以防膨胀的十二指肠会压迫吻合口。
1.肝内型门脉高压病儿,分流术后往往出现肝功能不同程度的减退,严重时可出现黄疸、腹水甚至肝昏迷,尤见于门腔分流术后,病死率较高。
2.脾肾静脉分流术后或食管、胃底断流加脾切除术后,有时并发膈下脓肿,因此,脾床应严格止血,侧支循环处应缝合止血。术后在胰尾及脾床处放置引流管,一般于术后48~72h拔除。如术后高热不退,应及时做进一步检查,包括腹部X线平片、B超等。一旦确定膈下脓肿,应及时引流。
3.肝功能不佳者,积极保肝治疗。
4.肝内型门静脉高压做门腔分流术后,部分病儿可出现轻重不等的脑神经症状(尤其在进肉食后),与周围循环中氨氮量增高有关。分流术后来源于肠道的氨被吸收后不再经过肝脏进行解毒转化为尿素,而是直接进入周围循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从而引起脑神经系统的病状。症状多出现在术后15~30d左右,轻度时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时有怕冷感;中度脑神经症状表现为反应迟缓、嗜睡、间歇性神经混乱,出现下意识动作;重度时出现木僵状态或昏迷。治疗方面除禁食肉类外,可静脉注射谷氨酸钠,以降低血氮量。此外尚应静脉注射抗生素,以抑制肠内细菌,减少氨的形成。在成人采取的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来旷置大部结肠或做右半结肠切除术来减少氨形成的方法在儿童不常采用。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