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普通外科

右三叶肝切除术

适应证

手术效果

1.切口  常用切口是右肋缘下斜切口,必要时向右后或左肋缘下延长,可以满足任何方式的肝部手术,无须开胸。直切口已被弃用。

按右半肝切除方法充分游离右肝,并游离切断胆囊管及其动脉,结扎切断肝右动脉、门静脉右支、右肝管同右半肝切除术。

2.将左内叶上缘向上推开,显露左门静脉横部、角部及矢状部。继续显露左内叶动脉,该动脉位于肝管和门静脉之间的浅面,容易分出。左肝管则位于上方,覆盖门静脉左支的横部,所以分离左内叶的管道系统应从门静脉左支的矢状部、角部的内侧及横部的远端入手。在分离过程中,因血管分支时有变异,故不要急于结扎切断,而应仔细辨认清楚,确定管道确实通向左内叶时才可结扎切断。

3.将右半肝向左侧翻起,显露肝后下腔静脉,逐一结扎切断右侧肝短静脉(方法同前)。

4.下推肝脏,显露第二肝门,钝性分离疏松结缔组织后即可显露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图12.18.4-2)。沿肝中静脉走行切开肝包膜2~3cm长,钝性分离肝实质后即可显露肝中静脉主干,在肝内结扎。由于肝左、肝中静脉常合干汇入下腔静脉(46%~65%),故在结扎中肝静脉时应从分支处结扎,切勿结扎过高而损伤肝左静脉。操作中尤应注意切勿撕破肝中静脉引起大出血及空气栓塞。

5.在镰状韧带右侧1~1.5cm处切开肝包膜,钝性分离肝组织,遇管道时用血管钳夹结扎切断,直达下腔静脉。结扎切断肝中、肝右静脉(图12.18.4-3)。

6.肝面止血方法同前。将镰状韧带、肝圆韧带重新缝合固定,以防肝下垂。放置引流。

麻醉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大小以及病儿全身情况合理选择麻醉。常用气管插管全麻,其效果确实,能最大限度满足手术需要,又便于术中呼吸、循环的管理,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特别是对危重病儿。但全麻会使肝脏负担加重,加上药物本身对肝脏的影响,对已有肝功损害的病儿不利。因此选择全麻加连续硬脊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的方法渐增多,这样又有良好的肌肉松弛,又减少了麻醉用药,对病儿全身影响小,效果好。

 

低温麻醉因由于对肝脏功能的明显抑制,使手术后病死率增加,而遭淘汰。

体位:左半肝切除可仰卧位;右半肝或右三叶切除时,右侧抬高30°,右肩部及腰部各垫一个棉垫,右上肢固定于头架上。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术后处理

右三叶肝切除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肝叶切除后,肝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其程度与切肝的大小、术中失血、阻断肝门的时间长短而异,因此,术后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受损情况,及时补充足够的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K及维生素B族,如有贫血,应输血。

2.术后2周内补充足够的白蛋白,少量血浆或新鲜全血。

3.应用广谱抗生素,减少肠道细菌,防止切口及腹腔感染。

4.术后间断吸氧,以增加肝脏的供氧。

5.避免应用损伤肝脏的药物及在肝脏内代谢的药物,如吗啡类、巴比妥类及冬眠药物等。

6.可疑肝昏迷、血氨增高或精神异常,有发生肝昏迷的征兆时,立即静脉输入精氨酸或谷氨酸钠,以预防发生肝昏迷。

 

1.腹腔内出血

多由于结扎血管的线结脱落,或肝断面止血不彻底,或凝血机制障碍等。术后应用止血药物,如发生失血性休克,或引流管内有大量新鲜血液流出时,在积极输血的情况下及时开腹探查止血。

2.上消化道出血

肝脏手术后可发生应激性溃疡。表现为胃管内血性或咖啡色胃液,严重者可致心率加快和血压下降。术后应持续胃肠减压,应用H2受体拮抗剂。发现出血时可胃管内注入抗酸剂和止血药,必要时应用生长抑素。对大出血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手术治疗。

3.肝功能不全

术前、术中应对剩余肝之功能认真评估,术后应积极保肝治疗。

4.腹腔感染

肝叶切除后,断面虽已止血,但仍会有渗出,如引流不畅会继发化脓性感染。表现为高热,甚至中毒性休克。治疗以全身应用抗生素,反复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并注入抗生素,尽量不手术引流。

5.胆瘘

由肝断面小胆管渗漏,胆管结扎线脱落或术中未发现的胆管损伤所致。引流不畅可致腹膜炎。引流好者,形成瘘管,一般可自愈。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