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普通外科

肝门胆囊吻合术

适应证

肝门胆囊吻合术适用于肝管闭锁,胆囊、胆囊管与胆总管通畅的GrossⅠ型和KasaiⅢ型患儿。

手术效果

1.开腹探查,明确为1型肝外胆道闭锁后,沿十二指肠上缘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妥善保护胆囊及胆总管。整块切除肝门部纤维结缔组织,分离至肝门内1cm深。保护门静脉及肝动脉。同肝门空肠吻合术。

2.保留胆囊动脉,从胆囊床上游离胆囊,然后将胆囊底部反转至肝门,与肝门部结缔组织切断缘行浆肌层缝合。切开胆囊1cm,以2-0丝线间断全层缝合胆囊与肝门部纤维组织断面之后缘,同法吻合前壁两层(图12.16.1.2.4-1)。

麻醉方法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类型较为复杂,术中经胆囊造影及分离肝门纤维结缔组织,应仔细认真,既要防止分破门静脉引起出血,又要避免漏掉可能吻合的小胆管,以免丧失吻合的机会。

2.要防止吻合后张力过大,并保证吻合后黏膜内翻。以防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3.为保证吻合口通畅,肝门部肿大淋巴结应尽量与纤维结缔组织块一并切除。

4.切断肝门部纤维结缔组织时,如有出血,不用电灼止血,也不要用血管钳钳夹止血,以防影响小胆管的引流。最好以温生理盐水纱布压迫止血。Kasai则主张用温生理盐水冲洗止血。

5.切开肝门部纤维结缔组织块后,局部无胆汁流出并不一定说明该处无胆管存在,有时小的胆管常被胆栓阻塞。作者曾遇上述病例,做了肝门空肠吻合,远端空肠造口,术后2~3d从空肠造口处流出较多胆栓,待胆栓排出后,胆汁引流通畅。

6.肝门处纤维结缔组织应当整块切除,避免在分离过程中多次切断,造成出血及肝门部组织结构显示不清。

术后处理

肝门胆囊吻合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少量多次输血及血浆,以促进吻合口愈合。

2.继续应用保肝药物及注射维生素K。

3.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肝损害加重

肝外胆道闭锁的病儿,如术中未能有效解除胆道梗阻,则术后黄疸会逐渐加深,肝硬化及肝功能损害会不断加剧。有时合并肝昏迷、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这是造成病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2.吻合口裂开

是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是吻合后局部有张力,影响血运造成裂开;加之吻合时因视野小、手术野深,常不能满意地做到内翻缝合。此外,病儿高度黄疸、肝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均一定程度影响愈合。

吻合口破裂时,病儿常突然高热、引流物增多。处理的方法是充分引流,加强支持疗法,等待其自行愈合或形成慢性瘘道,择期做瘘管切除术。

3.切口崩裂

常发生在术后5~10d内。主要原因是腹胀、肝功能严重受损、营养不良、腹水、腹腔或切口感染。临床表现为早期伤口突然流出大量血性渗出物,严重时切口缝线切割皮肤,内脏(主要是小肠)脱出切口外。

切口裂开肠管外露时,应立即去手术室在全身麻醉下缝合切口,必要时做减张缝合,术后加强抗感染及支持疗法。

4.上行性胆管炎

这是肝门空肠吻合术后又一个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高热、黄疸加深、大便白色,病死率高。

肝门肠吻合术术中将空肠袢之远端做造口,可大大减少反流及上行性胆管炎的发生。另有一些作者为防止反流作了一系列的改进,如矩形瓣、肠套叠、人工乳头防反流等,可不同程度的起到防反流作用。

有人主张肝门空肠吻合术后出现反流性胆管炎、黄疸加深时,应再次手术探查吻合口,及时解除吻合口梗阻的因素,对减少死亡、再次获得胆流具有重要意义。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