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普通外科

幽门肌切开术

适应证

幽门环肌切开术适用于肥厚性幽门狭窄者。确诊后除症状不典型及轻型病儿可先采取非手术疗法外,均应经适当的手术前准备之后尽早手术治疗(图12.7.2-2~12.7.2-5)。

手术效果

1.切口  手术范围较小,切口要有足够的显露,也要考虑减少腹壁创伤、避免裂开以及美观等方面效果。切口靠近肋弓,其下有肝脏对切口起保护作用,尽量避免切断肌肉,以利愈合。目前多选用Robertson倡用的右肋下格子形切口,即右肋缘下1.5~2.0cm与之平行的斜切口,切口内端在右腹直肌外缘,腹壁肌层依其纤维方向逐层分开,其方法与阑尾手术切口相似。切口如显露不足,将腹直肌鞘外缘切开少许即可。此外选用右上旁正中或经腹直肌切口均未尝不可。横行切开腹膜进腹腔(图12.7.2-7)。

2.打开腹腔后,将肝下缘轻轻拉向上方,术者用右手示指及拇指探触肥大的幽门肿块,将其提出切口外。术者换左手拇、示指固定肿块(图12.7.2-8)。

3.在幽门肿块前壁无血管区,纵行切开浆膜层,此切口胃侧端可达肿块边缘,而十二指肠端则须止于肿块边缘近侧,切勿超过。因为幽门肥厚的环肌突入十二指肠腔,使该部十二指肠黏膜重叠覆盖在肿块远端表面,此处的黏膜距前述之浆膜切口极近,属手术的危险区,稍有不慎就会切破十二指肠(图12.7.2-9)。

4.浆膜切开后进行幽门肌切开,可先用刀小心切开浅部肌纤维,然后用小刀柄钝性分离肌层,继之用专用的幽门分离钳进行分离,每一操作均须在直视下,如用蚊式止血钳分离时,勿将钳尖插入组织盲目分离。肌肉离断后幽门管黏膜自然膨出到肌肉裂隙中,在分离肿块两端时,应注意保护黏膜,直至幽门管黏膜膨出为止。肌肉断面有小出血点时,可以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片压迫止血。或用小针1-0丝线缝扎止血,不应穿透胃腔,也可用针状电刀电凝止血,但应慎重,避免损伤黏膜(图12.7.2-10)。

5.幽门肌切开完毕后,将胃内气体挤入十二指肠,检查通过是否顺利,同时注意黏膜有无破损溢漏。如发现黏膜有破损,单纯修补常较困难,且有危险,一般先用可吸收缝线修补黏膜破孔,在十二指肠端选另外部位重新行幽门肌离断,形成三角肌瓣,再将穿孔侧肌层与三角形肌瓣间断缝合修补破损处,仍可获满意的效果(图12.7.2-11A、B)。查黏膜无溢漏,止血完善,即可将幽门部送回腹腔。一般不放置腹腔引流,如十二指肠黏膜有破损且修补不满意时,可放置腹腔引流。

麻醉方法

可采用基础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或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有条件时亦可做气管插管全麻。病儿取平卧位,为增加右肋缘下切口的显露,可将右侧下胸背部稍稍垫起,病儿头转向左侧(图12.7.2-6)。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术后处理

1.如手术经过顺利,术后可不留置胃管。术后8~12h先给5%葡萄糖液,每次10~20ml口服;1~2h一次;经喂水2~3次后,如无呕吐可给等量牛奶或母乳,逐渐增加量,全量的人工喂养多于手术后24~48h开始。

2.术中有幽门部黏膜破损者,可持续胃肠减压48~72h。再按上法喂水、喂奶。

3.术后不能按时正常喂养者,要及时静脉补液及营养支持。

4.注意观察有无幽门通过不畅或腹腔内感染表现。

 

1.少数病儿术后仍有呕吐,一般在24h后减轻,部分持续2~3d以上,多能自然缓解。如持续呕吐,原因可能有:①幽门肌切开不完全;②幽门管黏膜水肿;③术后胃扩张;④并存胃食管反流。如呕吐持续4周以上,应行钡餐检查,明确呕吐原因,再次手术应慎重。

2.因大部分病儿有营养不良,较易发生腹壁切口并发症,如腹壁切口裂开、切口疝、切口感染,故术中应注意腹壁各层缝合技术,术后加强营养支持。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