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胆囊造口术适用于:
1.对胆囊切除术有相对或绝对禁忌证的病人,如有严重的心、肝、肾、肺功能不全者。
2.病程超过72h,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或情况很差不能耐受胆囊切除。或因炎症、水肿周围严重粘连,局部解剖关系不清,强行胆囊切除有损伤肝外胆道可能时。
3.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无力完成胆囊切除。
4.作为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的一种手段。
手术效果
1.切口 右肋下斜切口,应有足够长度以保证充分暴露胆囊底。
2.探查 仅行局部探查,以免引起腹腔污染,注意局部粘连情况及有无胆汁样脓性液体,注意发现有无穿孔及其部位。
3.分离所有粘连并吸净腹腔渗液后保护切口。
4.显露胆囊底并以盐水纱垫置于胆囊周围严密保护,以免切开时涌出的感染胆汁污染周围组织。张力高的胆囊 应先穿刺减压,穿刺点选在胆囊底部中央,至少离开肝脏2~3cm,以免距肝脏太近置管后缝合包埋困难。在穿刺点周围做一大小适中的荷包缝合,以尖刀在荷包中央切开,置入吸引器吸除胆囊内容物。术前已明确胆囊内有多发结石或结石有嵌顿必须经胆囊取出者,可先不做荷包缝合而直接切开胆囊底置入吸引器减压,待完全清除结石后再行荷包或间断缝合(图1.11.1.1-1)。
5.取石钳伸入胆囊内取石,必须清除全部结石,如结石嵌顿在胆囊管处,应设法将其挤入胆囊内取出(图1.11.1.1-2)。
6.置入蘑菇头导管,深入4~5cm,收紧荷包线并打结(图1.11.1.1-3A)。
为避免术后导管滑脱,也可将导管缝合一针固定在胆囊壁上。如已有穿孔,应先清理穿孔周围的胆汁和脓液,剪除穿孔周边的坏死组织,利用穿孔处置入导管,并行荷包缝合或间断全层缝合(图1.11.1.1-3B)。为牢固起见,第1层荷包缝合之外0.5cm处应再行第2层荷包缝合,或间断全层缝合后再加浆肌层缝合。
7.经导管注入盐水冲洗,观察胆囊管是否通畅以及有无导管旁渗漏现象。
8.胆囊下方常规放置烟卷及乳胶管引流,自切口外下方另戳孔引出,同时将胆囊造口旁的浆膜与腹膜固定数针,以免因渗漏胆汁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腹壁切口缝合完毕后再将导管缝扎固定在皮肤上以防脱落。
麻醉方法
一般采用全麻或局麻,如用局麻,腹直肌后鞘和腹膜需用局麻药浸润。手术体位以平卧位为宜。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胆囊造口应选在胆囊底部,与肝脏距离合适。
2.分离胆囊时勿撕破,这类胆囊炎症重,胆囊壁十分脆弱,取石应轻柔,勿将胆囊黏膜夹破以免引起出血。
3.缝合荷包大小要适中、结扎要牢固。
术后处理
胆囊造口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禁食,输液,注意保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2.继续应用抗菌药物。
3.保持胆囊造口管通畅,必要时以盐水冲洗。导管应妥善固定以防滑脱。
4.原则上应在胆囊造口术后3个月行二期胆囊切除,以免日后胆道症状再发。但有30%~60%的病人经长期随访并无复发,故并非所有胆囊造口术后病人都必须二期切除胆囊,应根据病人全面情况具体分析,最好经导管造影,如证实胆囊管通畅又无残石而病人高龄或伴有其他疾病或其他原因不适于行胆囊切除时,可拔除造口管随访观察。
1.胆瘘
荷包包埋不满意或导管滑脱致胆汁流入腹腔,导致胆汁性腹膜炎。晚期时,因胆囊管不通,拔除造瘘管后窦道长期不愈合,并有黏液流出。或拔除导管后经窦道口流出大量胆汁,说明胆总管下端梗阻,这类病人应再次手术处理。
2.腹腔感染
因术中污染或术后感染,胆汁漏入腹腔可导致肝下或膈下感染,严重者可形成脓肿,应早期发现和处理。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