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神经外科

上颌神经高位切断撕脱术

适应证

上颌神经高位切断撕脱术适用于:

1.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定位于上颌神经所属分支者,在用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则进行上颌神经高位多支切断撕脱手术。

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确定上颌神经有几支疼痛症状并存者,则进行上颌神经高位多支切断撕脱手术。

手术效果

在患侧唇颊沟从中切牙至磨牙作一条长约4cm的切口,切开黏膜、黏膜下组织,在骨膜表面作钝性分离、翻瓣,达眶下孔下缘,用拉钩向上牵引,暴露上颌窦前壁以及眶下神经血管束,在眶下孔外将眶下神经切断结扎,并将远端撕脱缝扎。在尖牙凹区设计一个2cm直径大小骨膜蒂位于上方的舌形骨膜骨瓣,切开除骨膜蒂之骨瓣周围的骨膜,分离骨瓣外周的骨膜,显露骨壁。用高速涡轮牙钻在骨膜骨瓣外行舌形切骨(图10.7.6.4-4),保留蒂部。用小骨刀或剥离器将带蒂骨膜骨瓣向外撬起,造成骨折(图10.7.6.4-5),骨瓣就此抬起,并保持与骨膜蒂相连(图10.7.6.4-6),清楚显露上颌窦腔。然后在上颌窦顶后壁,即上颌窦后壁开窗部位分离上颌窦内黏膜,用骨凿轻轻敲开上颌窦后壁,去除约1.0cm×1.5cm的骨组织,进入翼腭窝,轻细分离软组织,用神经钩勾出神经,经确认后,用止血钳钳夹向外轻拉,生理盐水冲洗并清理深部术创,看清圆孔及由此而出的上颌神经,然后将神经于圆孔口外切断并连同相应分支撕脱。进而在上颌窦顶部(眶底)用小骨凿轻轻敲开眶下管,将眶下神经抽出。生理盐水冲洗并清理上颌窦腔,于上颌窦内侧壁向同侧下鼻道打对孔,用碘仿纱条填塞窦腔,纱条尾从对孔拉向下鼻道以利引流。将带蒂骨膜骨瓣复位,以修复上颌窦前壁之骨缺损(图10.7.6.4-7),缝合唇颊沟之黏膜伤口。

麻醉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经口腔或健侧鼻腔气管内插管全麻,采用带气囊的导管或用长纱布条填塞咽腔,以防误吸和利于吸出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或血液。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圆孔的外口在翼腭窝内,其前方为上颌窦后壁,相当于上颌窦顶后壁。如果后壁开窗偏低,则可能损伤颌内动脉的终末支,导致破裂出血,应立即行上颌窦腔填塞压迫止血。如果后壁开窗过高,达上颌窦顶壁即相当于眶底时,在寻找神经时可能会误将下直肌的肌纤维当成神经,但肌纤维与神经还是有区别的,此外,牵拉肌肉时可见眼球随之运动,眼肌损伤后,可出现轻度复视,一般持续5~7d即可恢复。

 

术后处理

上颌神经高位切断撕脱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对于全麻病人,术后当日要严格观察生命体征,特别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2.术后应用抗生素,防治伤口感染。

3.从术后第3天起,由手术侧下鼻道逐渐抽出碘仿纱条,直至术后第7天抽完,并拆除唇颊沟之缝线。

4.术后第8天起,用生理盐水从下鼻道对孔内灌入,缓慢冲洗上颌窦,每周2次,直至流出的液体无明显混浊,无血凝块为止。

 

1.区域性感觉障碍。在上颌神经所分布的区域内,患侧术后出现长期的麻木感,多数病人会逐渐适应,无特殊处理。

2.术后出现痕迹反应。三叉神经分支切断术后,约1/3的病人在术后2~7d内发生次数不等的神经痛,大部分病人神经痛发作的次数较术前少,疼痛的程度没有术前剧烈,但也有少数病人疼痛和术前差不多,甚至更重,临床上把这一现象称之为“痕迹反应”,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对于术后发生痕迹反应的病人应该给予适当的处理,特别是每日发作次数在3~5次以上者,可暂时性口服治疗三叉神经痛药物,以解除病人疼痛,同时也可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当临床症状与解剖不相符合时,应该考虑是否有精神因素。

3.全麻病人术后易发生肺炎。预防术后肺炎发生的措施是  ①麻醉插管后,气囊内充气或填塞咽腔要安全可靠;②术毕拔管之前,要尽量吸出气管内的分泌物或误吸物;③术后给予雾化吸入,鼓励咳出黏痰;④术后定时给病人翻身、拍打胸、背部。一旦发生肺炎,则要加强广谱抗生素的用量,适当控制输液量,胸部用超短波物理治疗。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