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颞肌下减压术适用于:
1.严重颅脑损伤,已排除或清除了颅内血肿,但脑水肿或脑肿胀严重,为缓解颅内压增高,防止颅内高压危象,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可实行减压。
2.小脑幕上肿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诊断尚不肯定,或弥散性病变无法除去病因,或病人全身情况不允许立即做根治性手术治疗时,可先做本手术。
3.小脑幕上深部或重要部位肿瘤未能完全切除,或不能根治的恶性肿瘤,为延缓再度发生颅内压增高的时间,在手术中常同时做颞肌下减压术。
4.准备做放射治疗的病人,为防止放射后脑水肿引起脑疝,可做颞肌下减压,以减少放射治疗的危险。
手术效果
1.切口 一般采用颞部颧弓上直线切口,下端达颧弓上缘中点,斜向上后,长约8cm(图4.1.1.2-1A)。
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颞浅筋膜,在颞浅筋膜下向两侧分离,并彻底止血。
3.沿切口方向切开颞筋膜,沿肌纤维方向切开颞肌及骨膜,用骨膜剥离器向两侧剥离后,以乳突牵开器牵开,显露颞骨(图4.1.1.2-1B)。
4.用颅钻在颅骨上钻一骨孔(图4.1.1.2-2A),用咬骨钳咬除颞骨鳞部,扩大成骨窗(图4.1.1.2-2B)。骨窗直径一般为5~6cm,下方尽量靠近颅中窝底(图4.1.1.2-2C)。骨缘以骨蜡止血。如硬脑膜中动脉损伤出血,可电凝或缝扎。骨管内硬脑膜中动脉损伤出血时,以骨蜡止血。
5.硬脑膜呈星形切开,每一切口均应达骨窗边缘(图4.1.1.2-3)。硬脑膜上出血以电凝止血。
6.间断缝合颞肌(图4.1.1.2-4)。颞筋膜一般不缝。帽状腱膜间断缝合,最后缝合皮肤,不放引流。
如果颞肌下减压术是开颅术的附带措施,只将骨瓣近蒂处颞肌下的部分颅骨咬除。如骨瓣未达颅底,可再向颅底方向咬除部分颅骨,并将该区的硬脑膜剪开即可。
麻醉方法
一般用局部麻醉,危重或不合作病人可用全身麻醉。体位取头略抬高仰卧位,头转向手术对侧。双侧减压者,可同时消毒双侧,铺好手术巾后,头先转向一侧,一侧手术完成后再转向另一侧。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皮肤切口不可太向前方或超过颧弓上缘,以免损伤面神经的额支,造成一侧额纹消失。
2.为充分显露颞骨,可沿颧弓上缘向前后方向横断部分颞筋膜。
3.减压骨窗面积越大,减压效果越好。但上方、前后方骨窗缘均不应超越颞肌覆盖范围。下方骨缘达颅中窝底,减压效果较好,且可避免脑组织嵌顿。
4.行减压术时,颅压常很高,硬脑膜张力很大,切开硬脑膜时应避免损伤脑组织。
5.有时因颅压过高,当硬脑膜切开后,脑组织迅速膨出,以至破裂出血,为防止这种情况,在硬脑膜切开前,可先将颞肌缝线穿好,切开硬脑膜后,立刻拉紧结扎缝线。
术后处理
单纯颞肌下减压术后除局部包扎不应过紧外,其他同一般开颅手术后处理。
脑组织由减压窗呈蕈样膨出,发生嵌顿,可引起坏死。出现此种情况,多因减压窗过小,或减压窗过高,近颅底处留有较多骨质引起。也可因硬脑膜剪开不充分造成。为避免发生此种情况,减压窗应够大,下缘应达颅底,硬脑膜应呈星状剪开,并直剪到骨窗边缘。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