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手术效果
1.安装定向仪 定向仪有多种,安装时要严格按各种类型定向仪要求,力求标准。例如彬田定向仪,必须调整病人头位,使框架两侧之耳塞对准外耳道,头颅中线对准框架前后之中心孔(即仪器中线)。Leksell定向仪安装时必须使框架矢状中线与头颅中线重合,框架的Y轴与G-I线平行,前后方向上头颅位于框架中心,避免框架后仰,前倾或旋转,尽可能消除定位误差。
2.颅骨钻孔位于眉间上10cm,中线旁3cm处。亦可经颞骨鳞部入路。
3.靶点坐标:杏仁核位于侧脑室下角的前上壁并稍凸入脑室内,因此,下角良好显示是手术成功的保证。皮质内侧核在下角尖端前方3~5mm,下角底向上5~7mm,矢状中线向外15~18mm。基底外侧核在下角尖端前方8.3mm,下角底向上7mm,矢状中线向外20~23mm。如以前、后联合间线(AC-PC线)中点为原点,杏仁核中心点的坐标为:AC-PC线中点前8mm、下方13.5mm,矢状中线向外21mm(姚家庆等,1983);或前联合后方2.5~3mm、下方15mm,矢状中线向外23~25mm(Heimburger,1978)(图4.10.2.1-2,4.10.2.1-3)。
4.毁损前电刺激试验 刺激杏仁核时产生呼吸抑制或暂停,可帮助校对电极位置。
5.毁损灶制作多选用射频电热或冷冻法。毁损灶大小以达到直径10mm左右为宜。
麻醉方法
一般选用全身麻醉,仰卧位,亦可采取坐位。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病人的头部固定在仪器框架内,这是本手术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应严格按规定与要求进行。特别要注意头架基准面与AC-PC线平行;头架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头颅中线重合。
2.靶点的定位主要靠显示脑室影像来确定。做好造影摄片,使造影反应小,第三脑室及前、后联合等标志结构显影清晰,是本手术的又一关键步骤。造影剂要与脑脊液充分混匀,如显影不佳,应重复注药及摄片。
3.在确定靶点位置时,应考虑有无脑室扩大及个体差异的可能。在定位时最好配合电生理学方法(如电刺激试验)或其他核对电极位置的方法进行监护,以弥补解剖定位的不足。
4.在制作毁损灶过程中,密切注意和观察病人的反应和临床效果,对争取满意疗效与防止并发症至关重要。术中最好不用或少用镇静药物,以保持病人高度清醒和合作。如症状不缓解或出现并发症,说明定位有偏差,应立即停止毁损。对术中出现意识混乱不能配合的病人,也应终止手术。
术后处理
1.术后定期用精神病情量表记录病情变化,并做智能和记忆测验。
2.术后继续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用药要持续较长的时间,以后根据手术效果酌情逐渐减少药量。
一般无并发症。双侧手术的病人偶见记忆障碍,行走不稳,嗅觉减退及性欲亢进,多属暂时性。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