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立体定向脑内金属异物摘除术适用于:
近年来对颅内金属异物的处理倾向于采取比较积极摘除的态度,但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1.早期脑清创中,伤道内或其邻近易达到或磁性导针能吸除的金属异物,均可一期予以摘除。
2.大小在1cm以上的弹片,感染发生率较高,在不增加脑功能障碍的情况下,选择适当入路,应用定向手术摘除。
3.对于一般开颅术损伤性较大或摘除手术失败的1cm以上大型金属异物,亦应改用定向摘除术。
4.大小在1cm以下的小型弹片,感染发生率很低,手术摘除与否视情况而定。对应用磁性导针易于吸出者,在不增加脑功能损害的情况下,也可考虑摘除;对引起脑局部刺激(癫痫)的弹片或CT检查弹片伴发局部化脓灶时应予摘除。
手术效果
1.头皮切口、颅骨钻孔及定向仪安装固定同一般定向手术。
2.由于颅内金属异物为X线检查的可见目标,直接摄头颅正、侧位片,即可从片上找出靶点。
3.计算靶点坐标:即测出异物中心点至仪器坐标原点的前后(Y)、上下(Z)距离,以及异物中心点至头正中矢状面的距离(X)。
4.按靶点坐标值调整定向仪的三个坐标轴,或在带X线透视电视(X-TV)监测下,直接调整定向仪正侧两方进针的方向,将操作器(磁性导针、异物钳)送抵弹片。
5.对于铁磁性弹片,采用特制的高性能磁性异针,通过定向仪,准确导至脑内异物处(图4.10.5-2)。这时,导针前端与弹片接触,发生“嚓”的金属撞击声,同时术者也有磁力吸附的手感。磁化的弹片总是以其长轴的一端与磁性导针相吸,退出磁性导针,金属异物即随之而出。
对于非铁磁性颅内异物(如铅弹、铜弹等),采用特制的异物钳(图4.10.5-3),在立体定向或电视导引下,将异物夹出。此法不像磁性导针那样对弹片具有固定作用,钳夹时,可能引起弹片移位,造成脑组织及血管损伤。尚可采用负压吸管吸出。
6.缝合头皮切口 异物摘除后,以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内置一橡皮片引流,用丝线缝合头皮。
麻醉方法
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和仰卧位,儿童及不合作者用全麻。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新鲜伤道内或伤后数周的异物,一般不难取出,但电凝皮质出口要够大,以免异物钳退出时或异物吸出时引起出血。伤后时间已久的异物,因纤维组织包膜形成影响,取出时,可先用带有绝缘层的长电极,电凝破坏包裹弹片的纤维组织。如局部形成的包膜很厚,特别是异物与颅底脑膜、大脑镰、小脑幕等紧密粘连者,多不能用磁针吸出,也不要改用异物钳将其夹住用力外拉或企图将其转动,以免引起出血或严重的附加损伤。遇到此种情况,可改为开颅在直视下摘除异物。
术后处理
同一般定向手术,需特别注意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并注意防治感染。
1.加重神经症状和体征 系手术造成脑组织附加损伤所致。
2.颅内出血 异物钳张开钳口夹出异物时,或边缘锐利的异物通过脑组织通道时,可能损伤血管引起出血。异物表面有纤维包膜形成,上有血管,摘出时也有出血可能。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颅内出血,必须早期发现,及时开颅探查清除血肿。
3.异物摘除手术有使感染爆发及扩散的危险,故术前术后要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