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神经外科

三叉神经半月节热凝术

适应证

凡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药物治疗无效者,均可进行射频热凝治疗;对年轻病人经三叉神经根显微减压术后,仍有疼痛发作者,亦可应用射频热凝治疗。

 

手术效果

一般在放射科进行,以便必要时用X光机校正穿刺方向。取仰卧位,在局麻下进行,有条件时也应用超短时作用的麻醉药如烯丙已炔甲巴比妥(methohexital,商品名brevital),在电热凝时的短暂时间内使病员睡眠,热凝后行感觉试验时病人又已清醒,以减少恐惧。

1.在病人面上画出3个标志点

①在外听道前3cm;②在瞳孔内侧下方2cm;③在口角外侧2.5cm处。第①和②标志点系指向卵圆孔位置,第③标志点为经皮进针点(图4.12.2-1)。

2.X线定位

侧位相上卵圆孔应位于斜坡与岩骨嵴交点前15mm处,半月节多在斜坡与岩骨嵴的交点处,有时可略高一点。而在正位相上,半月节则位于内听道上下两壁间内听道内口的外侧7~8mm处,与中线相距18mm。一般在侧位相上,电凝达到斜坡与岩骨嵴的交点,恰为三叉神经后根2、3支的纤维所在。或在侧位片,三叉神经根位于蝶鞍底与斜坡交点(0点)5~15mm的范围内,电极尖刺到离0点10mm处,第3支离斜坡线前5mm,1982年Schvarcz认为针尖距后床突顶点不应<20mm,以免损伤眼球运动神经(图4.12.2-2)。

3.半月节穿刺

选用19~20号针头。电极暴露长度,限于1个分支3~5mm,疼痛在2个分支时,则暴露7~8mm。在针穿过颊部软组织时,术者可将示指置于病人口腔内,以免刺穿口腔,同时可借手指摸到病人蝶骨大翼外侧突,以确定穿刺方向。一般进针6.5~7.5cm可达卵圆孔,在卵圆孔外注入少量局部麻醉用药,以减少疼痛。在进入卵圆孔时常有穿破筋膜或肌腱的感觉,穿刺固有膜时,有小的突破感。病人感觉有沿下颌放散性疼痛。进入卵圆孔后再推进1~1.5cm方可达三叉神经后根。卵圆孔进针时,避免从外侧1/3进入,以免深刺入颞叶;也勿朝向蝶鞍,以免损伤眼球运动神经。如位置准确,拔出针芯后常有脑脊液流出。

4.电刺激定位

穿刺成功后,插入微型电极,接通100~300mA、50~70周波/s的方形波电流。在刺激区内病人此时可有蚁走和搔痒感,进一步确定电极的确切位置。

5.热凝

电刺激准确定位后,利用射频,先将温度控制在42.5~44℃间,刺激神经产生类似三叉神经痛发作,表示电极位置准确。热凝开始时温度控制在45~50℃,每次10~20s,待毁损灶初步形成,病人面部毁损的神经分支区可出现皮肤红晕,表示电流影响海绵窦内颈内动脉交感神经、岩浅大神经等引起血管扩张。然后每次增加5℃,延长30~60s,直至病人面部疼痛消失为止,一般温度在60~70℃,反复破坏5~7次。结束前应持续观察15min,确定形成固定毁损灶后,便可结束手术。详细记录病人面部痛、触觉及咀嚼肌力改变。注意保护眼睛。然后留观12~24h。

麻醉方法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穿刺部位、方向、深度要准确。进入卵圆孔后,要在靠中、内1/3逐渐进入至第2支和第3支,深度不超过1cm。过于偏内则易刺入海绵窦损伤颈内动脉,可引起动脉痉挛、血栓形成、海绵窦动静脉瘘。

2.控温不应过快、过热、要逐渐加温,温度不应超过70℃。

3.热凝后即在半月节内注入甘油0.3~0.4ml,以加强疗效,降低复发率。

术后处理

1.穿刺点覆盖无菌敷料,24h后去掉。

2.患侧眼感觉丧失时,应注意保护角膜、戴眼罩、涂抗生素眼膏,必要时部分缝合眼睑。

 

1.面部出现麻木和感觉异常。

2.眼部损害,如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眼肌麻痹等。

3.运动支损害,可产生下颌偏斜和咀嚼无力。

4.带状疱疹,多见于毁损支分布区,约1周左右可治愈。

5.颈内动脉损伤。一旦穿入该动脉,应立即停止操作,拔针并用手指压迫病人咽后部。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